瀘水市古登鄉:種下芭蕉芋,綠山坡助增收



瀘水市古登鄉:種下芭蕉芋,綠山坡助增收

  近日,在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隊員和揹包工作隊隊員的帶領下,瀘水市古登鄉加奪瑪村群眾在退耕還林地、荒坡上、村組公路兩旁除草挖坑,栽種芭蕉芋。

  芭蕉芋是一種價值高、很有潛力的經濟作物,其芭蕉澱粉在造紙、副食品等領域被廣泛採用,也是釀造發酵、飼料加工的好原料。適宜在海拔1500-2500之間的山地、斜坡地種植。芭蕉芋花色鮮豔,花期長,是綠化、美化鄉村的生態物種。

  加奪瑪村地處碧羅雪山山腰,土地貧瘠,廣種薄收,長期以來,村民生活全靠包穀種植維持,脫貧難度大。

瀘水市古登鄉:種下芭蕉芋,綠山坡助增收

  “我們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請專家來村裡看,說這裡適合芭蕉芋種植。”古登鄉負責產業發展的副鄉長和偉介紹,鄉里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積極向上申報項目,投入8萬元,今年試種了232畝芭蕉芋。“若成功,明年就在其他村推廣種植解決半山貧困群眾持續增收問題。”

  “芭蕉芋投入資金相對較少,技術要求底,週期短,見效快,而且可以套種在核桃、油桐樹下,綜合效益高。”加奪瑪村委會主任付幹益說,初步估計,一年後,芭蕉芋畝產可達5000斤,按最低的價格0.5元一斤計算,每畝以收入2500元。為了保障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失,村裡還與種子供貨商簽訂了供銷訂單,保底收購,打消群眾的後顧之憂。

瀘水市古登鄉:種下芭蕉芋,綠山坡助增收

  古登鄉所有山村都在陡坡地帶,加奪瑪村100戶478名村民全部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惡劣山坡上,今年全部易地搬遷。目前,該村持續開展傳統產業結構調整,2019年退耕還林716.8畝,種植了核桃、花椒、酸木瓜等2348畝。

  “我們村林地、山坡地廣,能種芭蕉芋的地方多。希望今年能夠成功,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路子。”付幹益對芭蕉芋產業充滿希望。“短期增收產業有了,搬遷戶下山住新房,上山搞產業,就穩得下來,安心生活。”

瀘水市古登鄉:種下芭蕉芋,綠山坡助增收

  既能讓群眾增收致富,又能恢復生態、綠山坡的優勢產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正是當地群眾產業發展的期盼。

  “靠山不能僅僅吃山,還要養山護山,古登鄉結合‘治傷疤、保生態、防返貧’和怒江花谷生態建設,念好‘山’字經,制定3年發展規劃,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在提高群眾收入上下功夫。”古登鄉黨委書記李躍東說。“只有把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綠色生態、協調發展。”


審核:祝小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