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 過 客》詩作者/亞夫

——亞夫魔怔集之君問歸期4首

夜半 雨點的鼾聲斷 斷

續 續 夢醒敲門的那人 再次

被拒之門外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江小舟簡評】

人人都是《過客》,個個都是“留名”。但是,誰的鼾聲響不斷,誰就會將夜吵醒(不能雷聲大雨聲小)再次/被拒之門外的夢醒敲門的那人是誰?為什麼雨點斷 斷/續 續?……難道不知道你還有“家”——家中還有人等你嗎?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逃 亡》

風 跑丟了他鄉的腳印

一片落葉 翻

窗而臥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江小舟簡評】

“風”,應該是在他鄉跑丟了腳印(為什麼要《逃亡》呢?埋下伏筆!)此詩反寫跑丟了他鄉的腳印——妙絕。而一片落葉 正好趁機翻/窗而臥……情節生動形象如微電影,扣人心絃。

《不 眠》

爐膛隔壁 夜 一閃 一 閃

伸 著空蕩蕩的懶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江小舟簡評】

火著爐膛等誰?只有《不眠》的夜知道。所以“夜 一閃 一 閃/伸 著空蕩蕩的懶/腰”(這裡的夜是火夜是人夜是房——高超的有聲有色有情的擬人擬物)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野 徑》

一盞燈 竹林裡打坐

小橋 兩 岸 擁滿

風雨聲 聲

若問我何時回故里,我也輕聲地問自己,大約在某個細雨濛濛的午後

【江小舟簡評】

一盞燈 竹林裡“打坐”(高僧、隱士、詩佛)不管他小橋 兩 岸 擁滿/風雨聲 聲……雖然《野經》擁滿了風雨,我只知道竹林裡打坐。風雨:一語雙關,既是自然氣候,也是紅塵現實。詩人想象”一盞燈”“一棵竹”似的逃離嗎?不!在這浮躁喧囂、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世界中,只想獨善其身,不同流合汙,做一個真正的詩人和禪者

【我們這裡還有茶】:我這有一杯茶,你那有沒有一首詩?等你來續!留言必回!

(期待下一次遇見,親,記得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