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小葉紫檀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棕眼:紫檀樹傳輸水分和營養的傳輸通道的橫切面。即樹幹內篩管橫切面所形成的孔眼。棕線:紫檀樹傳輸水分和營養的傳輸通道的縱切面。即樹幹內篩管縱切面所形成的線條。

牛毛紋(S紋、蟹爪紋、豆瓣紋):樹木在生長過程中由於外在或內在的條件改變(如篩管堵塞,或生長在陰陽坡地受光照程度改變)所形成的形變的棕線。(有上述紋路的紫檀,一般密度都不錯。)

金星:紫檀樹篩管中存積的大量礦物質,經過數百年的存積所形成。個人理解可能類似於腎結石的形成,lol 僅供參考!(真的金星一般是不會輕易盤掉的,假星大多數都會容易剝落。關於真假星的鑑別後期會有介紹。)

白皮:即紫檀樹的外層樹皮。(注:白皮在盤玩的過程中是不會變色的,我們挑選珠子的時候應當儘量避免。但工廠做珠子時肯定會把一些稍有瑕疵的珠子用來做三通,瑕疵部分蓋在佛塔下的。)

黑斑、黑筋:黑筋是紫檀生長過程中的腐朽部分,或是木材在生長過程中出現了裂縫並滲入了水分(木材弦切面呈現出的多為直紋)。但其纖維組織已經壞死,所以沒有棕眼,密度大。同時有黑筋的部分也是非常易裂的。

波紋:紫檀的水波紋跟金絲楠的水波紋類似,有人說水波紋在氧化包漿後就完全看不見了,憑本人經驗來看,水波紋在氧化變黑後,在強光下是若隱若現的感覺。並不是完全看不見。

瘤疤、廮子:樹瘤,科學一點講叫“愈傷組織”,在樹木受傷後,細胞無性繁殖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古代稱之為癭。有瘤才有疤,有疤就有黑,有黑會有裂。所以瘤疤是小眾的玩物,但它的存世量稀少以及幾乎所有木質類文玩都追求瘤廮,所以決定了其在小葉中最貴的售價。

魚鱗紋:此類紋路一般出現於紅料內,有此紋路一般密度都很不錯。

火焰紋:(注:所謂火焰紋是指紫檀的紋路,而非後期形成的黑筋類黑色素)


星月菩提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珠子表面布有均勻的黑點,中間有一個凹的圓圈,狀如繁星託月,成周天星斗,眾星捧月之勢,故名星月菩提子。被稱為菩提“四大名珠”之一。

星:指菩提子上小的黑色或者棕色的小點。

月:菩提子正中帶有胚芽或者沒有的最大的半球形的坑。

幹磨:菩提子加工過程中完全用機器磨製,沒有用水

水磨:磨製過程機器上加過水 漂白:水磨過程中,水裡加入了漂白劑

元寶籽:紅藤子開出的星月菩提,多為白色,或者接近白色,星眼小

金蟾籽:金蟾籽開出的星月菩提,密度認為低於元寶籽,星眼較元寶籽大且密

冰花籽:摩尼籽開,一般製作的佛珠體積很大,比元寶籽星要密集,呈冰花狀

正月:月在珠子的正中

上弦月:月與中軸成45度角

陰皮:陰皮包括兩種,一個是表皮是大面積綠色,甚至全是淡綠色,另一個是返青,小面積的星星周圍的淡青色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陳籽:陳籽是原籽在沒破皮,沒加工之前,自然放置幾年,十幾年的籽

神器:搓澡巾,一般是用搓澡巾粗糙面,再用柔軟面,起到拋光作用

掛瓷:一般認為認為的摸索或者用布盤玩形成的類似於拋光的表面,只是更具靈性,不像機器拋光那麼生硬

高拋:一般是用400-2000目左右的砂紙及布片進行拋光,表面出現鏡面光

包漿:由人體分泌的汗液、油脂與珠子分泌的物質以及氧氣作用在珠子表面形成的一層物質,最好看的包漿會讓珠子發出玻璃光

上色:珠子經過人的長期盤完會由原色逐漸變成棗紅色

花皮:陰皮、色差形成的各種顏色都有的珠子,一般以綠、白、深黃為主

倒角:桶珠打磨成鼓珠那樣,邊角由直角變成弧形 開片:這個詞源自於瓷器,就是表面形成裂紋,類似於哥窯瓷的表面

原籽:未經人工打磨雕琢過的籽 喇叭孔:打孔口做成喇叭狀,一般為減小線的磨損

做舊:指不法商販把菩提子經過一些特殊手段做出老籽樣子 供:如硃砂供等,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盤捻供奉方式後產生的與常態把玩佛珠形態不同的一些特殊類的把玩效果。

順白:整條佛珠一樣的白色,顏色非常的順

瓷白:白瓷一樣的白色,同時具有陶瓷表面的光澤


金剛菩提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與鳳眼菩提、星月菩提並稱三大傳統菩提,又因為金剛菩提子純粹天然,紋理遒勁,故最受歡迎。

盤:即把玩。放在手中揉搓或者撫摸。

刷:俗話說“三分盤,七分刷”,在盤玩過程中,需要用刷子刷金剛,需要小心細緻,不能傷害齒。且大小金剛選擇刷子是有區別的。

返鹼:這個名詞是一些玩家用來稱呼金剛自然析出的白色粉狀物質現象,有人認為是金剛下水後沉澱下來的水鹼。

齒:金剛表面的突起。金剛天然而成掉齒現象比較普遍,所以無掉齒的金剛價格比較高。只要不影響把玩一般沒什麼問題。

裂:金剛表面的裂紋,多出現在大金剛身上。

樁:

指金剛的高度。

邊:指金剛的寬度。

矮樁:指金剛的樁比邊短。

瓣:金剛表面被自然劃分為幾個區,每個區稱為瓣。因此有五個區的金剛,我們稱之為“五瓣金剛”“五花金剛”或者“五面金剛”

瓣線:金剛表面瓣與瓣之間的線條。是區別尼泊爾金剛和印尼金剛最重要的標誌。

異型金剛:指金剛生長過程中發生突變,變成各種各樣的性狀。通常用來指稱象鼻金剛、聯體金剛等。

象鼻金剛:指天然的金剛長出如象鼻般的突起,這一類金剛,常常被人們用來喻示有財運、有運氣或者成功。其價值取決於瓣線多少,以及形狀的規整。

聯體金剛:指兩枚或者多枚天然的金剛聯生的情況,如同雙胞胎或者三胞胎聯體而生。二聯金剛比較少見,三聯金剛就是極品了。其價值取決於瓣線多少,及形狀的規整。因為難得所以很多人造假,大家都要認真仔細的辨認。

小金剛:即小金剛菩提子,一般小於12MM。小金剛基本產於印尼,與尼泊爾的大金剛完全不同。但是如尼泊爾印度等國,也能見到這樣的小金剛,不過,原產地也都是印尼的,因此即便從尼泊爾買回的小金剛也是印尼的。這是很多玩家都不清楚的事情。多數小金剛的瓣線看不清楚,所以謹防上當。

大金剛:一般指22MM-40MM之間的金剛(當然也有大於40MM的)。大金剛多產於尼泊爾。外形略扁的圓形。是收藏家和玩家的最愛。

通貨:金剛是天然物品,長相不可能完全一樣,因此有選和不選的區別,通貨用來指不經過篩選或者簡單篩選過的金剛菩提子。通常價格比較低,可能具備大量廢品籽。

精品:就是經過挑選的籽,色差小、裂小整體協調性較好的籽。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南紅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九口料:九口料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九口鄉出產的南紅,簡稱九口料,九口料分為柿子紅,玫瑰紅,火焰紋,冰飄,紅白料,纏絲料等6大類。

柿子紅:九口料得一種比較上品得材料,特點是細膩,瓷實,打強光不透光,整體顏色變紅,顏色比較均勻!

玫瑰紅:九口料的一種,顏色是紫紅色,順光的時候不透光,但是看著比較水透的質感,用強光手電打光,珠子呈現出半透明的粉紫色的質感。

柿子凍肉:九口料的一種,顏色是柿子紅顏色,順光的時候不透光,看著比較水,用強光手電打,顏色變淡。

冰飄料:九口料的一種,顏色是透明色或者灰紫色得水晶肉帶深紅或者柿子紅的飄花。好品質的水頭極好,粉紅透明,裡面飄花,打不打光都很透!

紅白料:一塊料子上有紅肉,有白肉,打光基本不怎麼透明(有的料子也不是絕對只有紅白肉,裡面局部也有夾冰的水頭,那樣的部分還是透的,但是這樣的材料除非巧雕用的好才有價值)。

纏絲料:就是紅色的底色上面有白色的花紋,類似蠶絲瑪瑙的趕腳!

滿肉:就是100%得都是肉, 所謂肉,就是不透明的柿子紅。但是一般珠子都是幾種混雜在一起,比如柿子紅和柿子凍肉,或者柿子紅和玫 瑰紅:只要打光有90%不透明,都可以視為滿肉。

滿色:這個好理解,就是顏色完全一致,一顆珠子是一種顏色,比如柿子紅和柿子紅凍肉混合在一起的,顏色均勻一致,就可以叫做滿色。若是珠子上有透明凍肉部分,或者白線部分,都不能叫做滿色。肉越滿,色彩飽和度越高,顏色色越均勻價格越好,反之越水,顏色越淡,花紋越難看則越便宜。


綠松石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原礦:原礦是指天然開採出來的、未經過任何人為注膠、染色等加工處理的礦石。因此,原礦一詞是相對加工和優化處理來說的。原礦綠松石則是指純天然原礦打磨加工而來,未經過後期加工和優化的綠松石。

高瓷:

顧名思義,是指綠松石瓷度高,呈現出一種光滑的釉面。而瓷松則是具備這一高瓷特點的高品質的綠松石礦石,在經過打磨加工拋光後的光澤質感與瓷器無異,故稱之為瓷松。

高藍:綠松石以藍色為尊,色澤等級由天藍色、淡藍色、藍綠、綠色等,逐級而降。那麼,從我們傳統的審美角度來說,綠松石藍度越高則越好。藍度高的綠松石則被稱之為高藍綠松。而通常高瓷、高藍兩詞常被組合用來描述品質和藍度最好的綠松石。

鐵線:綠松石中有黑色褐鐵礦細脈呈網狀分佈,使綠松石呈現有黑色龜背紋、網紋、脈狀紋等多種天然紋路。這種黑色褐鐵礦細脈稱為鐵線,鐵線質地堅硬,和綠松石結合牢固。天然的鐵線紋路彰顯大自然的鬼斧天工,其美觀獨具一格。

烏蘭花:特指一種高瓷高藍而且鐵線紋路獨特的高品質綠松石,鐵線與綠松石底色互相交織、滲透,外觀上猶如網狀的小碎花,酷似瓷器中的哥窖紋。

菜籽黃:大家都知道綠松石的顏色主要靠內含的金屬元素決定,菜籽黃是綠松石中非常獨特而且稀有的顏色,色如油菜籽一樣的黃綠色,是由於這種綠松石內含鋅元素。

白腦:指在天藍或藍綠底色上存在會大大降低綠松石的質量。石筋:筋,指具有細脈白腦的綠松石,這樣的石筋看上去很好看。

糠心:指綠松石的外層為瓷松。而內心為灰褐色,灰褐色為綠松石的一大忌,嚴重影響其質量。炸性:炸性的綠松石在加工的過程就能看到,成品後依然能看到,這就完全靠經驗了。有時候,一塊好好的綠松石,莫名其妙地自然裂開了,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損失。

蘸蠟:也叫注膠,是在綠松石加工完成後在表面附著一層蠟,可以改善表面的孔洞的缺陷,並使顏色更加亮麗。這一層薄薄的蠟會保護綠松石內部結構不被其他液體侵蝕。不光是綠松石,也是寶石類飾品常見的表面處理方法。同時還可以保持自身所含水分,不會改變綠松石的內部結構和損壞綠松石。

注塑:也稱注膠,這種加工工藝主要是為了提高綠松石的硬度,同時也提高綠松石加工過程中的成品率。有時也可以在注膠的過程中添加著色劑,可以改善孔洞的缺陷,而且可以減少表面光的散射,使綠松石顯示柔和的藍色調,還可以提高硬度。綠松石注膠處理,也稱為綠松石穩定化處理。穩定化處理過的綠松石有較好的色澤和較小的密度。不過經過熱針測試會使膠析出而導致毀壞。


玉器

最全手串術語集錦!

沁色:是指玉器在特定的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 質相接觸,這些物質侵蝕玉體,使玉器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現象。常見的沁色有水沁-白色,硃砂沁-紅色,土沁-土褐色和紅色,水銀沁-黑色,鐵沁-暗紅色,銅沁-綠色。

雞骨白:一種沁色,因像雞骨頭的顏色而得名。雞骨白的成因有三種,一種是天然的玉料就是這種顏色;一種是玉器入土後受沁造成的;還有一種是火燒形成的。

水銀沁:黑色沁,古人稱為水銀沁。實際上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水銀能沁蝕玉體,但古玩圈把黑色沁稱為水銀沁已經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

硃砂紅:玉器表面有硃砂附著物。

鐵沁:鐵氧化生鏽後對玉器造成的沁色,多呈褐紅色。灰皮:玉器入土後受沁呈灰白色,有深有淺,淺的就像一層皮。

土咬:玉器表面遭到土壤中的酸性物質侵蝕形成的凹坑,又稱土吃、土蝕。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以後基本保持出土的原始狀態。

熟坑:指的是玉器出土後經過清洗盤玩的狀態。提油:一種人工染色的方法。

綹裂:玉料裡面的裂紋稱綹,表面的裂痕稱裂,和起來為綹裂,泛指玉料上的裂紋。玩:內行人稱收藏為玩,初次見面問“你玩什麼?”意思是收藏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