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買房“三不虧、七不買”是什麼

古人講,田為常產,所不可無。意思是說,土地是必須的常見的財產,所以不能沒有。房屋田產自古就是中國人重要的財產,古人在房屋和田產買賣時有“三不虧、七不買”之說。


古人買房“三不虧、七不買”是什麼

三不虧:一是寧虧富不虧貧;二是寧虧明不虧暗;三是寧虧人於無事之時,不虧人於急難。

虧貧,是指小戶人家沒有太多田宅的。虧暗,是指錢物折算等。虧急難,是指有急事難事不得不出賣田宅自救的。


古人買房“三不虧、七不買”是什麼


七不買:一是老年的父親、寡居的母親,有不孝的兒女,或者年輕的獨子、愚蠢的兒子,不識好歹,聽信奸人的擺弄,所賣房產價格過低的,不買;

二是遺產歸屬沒有著落,或者有爭議沒有判決的,不買;

三是官宦子弟敗落的田宅,平民百姓可以買,官宦之家不買;


古人買房“三不虧、七不買”是什麼


四是授業恩師、摯友良朋的遺產,不買;

五是墳塋中的房屋、木石,先賢詞廟,不買;

六是與勢相自知不敵,用賣田宅來巴結諂媚的,不買;

七是世代的老鄰居,如果不是非常愉快地想賣萬不得已的田宅,不買。


古人買房“三不虧、七不買”是什麼

可見,古人在買房之時非常講究仁義和積陰德,特別忌諱欺負老弱病殘、孤兒寡母和打擾逝者,古人講對於有爭議的房產一定要遠離,都是非常有智慧的。我們在生活中,不時聽說有人因為買房子,特別是二手房,貪圖異常低價的便宜,而攤上麻煩,吃虧上當的。

各位讀者,如果你覺得古人說的有道理嗎,如果覺得有道理,希望給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