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TV也曾經輝煌過,那為何走下神壇?

近日,熊貓TV破產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誰曾想這個坐擁校長和無數知名主播的直播平臺會垮掉。這也引發了大家對直播平臺的關注。

想當年,熊貓TV雖然不能與鬥魚、虎牙等一線直播平臺相比,但在二線平臺絕對是領軍者,甚至有一段時間在線人數比虎牙還多,但是還是走下神壇。


熊貓TV也曾經輝煌過,那為何走下神壇?


熊貓TV自上線以來,時至今日已有三四年,但這麼長時間的籌備和佈局,卻並未讓這家直播平臺實現盈利,除了自身的運作存在客觀原因外,直播平臺難以盈利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不光是熊貓TV,就連虎牙、鬥魚等一線平臺也處於虧損狀態,那麼我們來看看直播平臺如何收益!

目前直播平臺的主流“創收手段”有五種:

一、增值服務(打賞分成)。

二、遊戲聯運。和遊戲公司合作,將自身的流量導入到遊戲中去,獲得第三方收入。

三、廣告服務。直播頁面的廣告投放。

四、內容訂閱。

五、電商。

乍看一下,貌似直播平臺的收益手段還是很多,但是直播平臺燒起錢來還絕不含糊。

直播平臺燒錢最大的方面就是是寬帶成本和主播薪酬。


熊貓TV也曾經輝煌過,那為何走下神壇?


我們先來看看寬帶成本。直播平臺的寬帶費用和我們家用的不太一樣,直播平臺所提供的是視頻傳輸,從寬帶成本這個角度來看,就要遠高於其他類型的產品。之前,熊貓TV的某位負責人曾說,熊貓TV每年在寬帶費用上的支出就高達5億到7億,我們按照5億計算,平均每個月的單筆開支就達到了四千餘萬。


熊貓TV也曾經輝煌過,那為何走下神壇?


主播薪酬大家肯定知道,就跟明星一樣,直播平臺也需要簽約知名主播才能獲得流量,但是這些主播就需要高昂的簽約費。就像校長花費2億重金簽約12位韓國主播。

可見,直播平臺的費用很是驚人,難怪連校長王思聰都挺不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