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在讓年輕人借款了

1

短視頻軟件,比如抖音,有四種熱門廣告,分別是:買了就送VIP的傾家蕩產真傳奇,搭訕就不怕妻離子散的約會APP,廣告裡高配生活裡簡裝的香辣蟹,以及第四種——

借錢說得跟捐款一樣的貸款軟件。

前面三種,有心情的時候再說。今天專門說第四種:借錢。

今天文章的主題是:我求求你們別再讓年輕人借錢了。

我刷了二十分鐘抖音,彈出來四個借錢廣告。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各有風貌,各有妙處,各有讓我心驚膽戰的地方。

第一個,這位戴眼鏡的姑娘說,你還在透支信用卡嗎?別費勁啦,問我借錢吧!

我的困惑點在於:這兩句話的前後邏輯是存在嚴重問題的。

“你還在透支信用卡嗎”?——下半句難道不應該是“趕緊掙錢還信用卡”嗎?

為什麼不是還錢,而是繼續借錢???

你連還個信用卡都困難,難道借貸款平臺的錢就還得起了?

第二個,整個語態跟吵架似的。一個二傻子問,誰跟我說借款有免息的!誰跟我說借20萬能分期的!然後兩個冷漠臉說,我。然後繼續冷漠地把產品說明說一遍:

你們仨這樣對話,看上去就像騙貸的啊!借了錢剪了卡換個名字隱居山村對吧?

好歹故事編得現實一點,例如先說“彆著急,我先借你”,然後“哎呀實在湊不出那麼多,推薦你一個平臺吧”,最後“貸款有利息,儘量提前還”——難道正常人類不該這麼做嗎??

第三個,更厲害了。說自己“到賬快,一分鐘放款”。

銀行為什麼放款慢?因為人家要審核啊。總得確保你還得起,才會借給你啊。你秒放,行,那你審核標準是什麼?我兒子用我的身份證偷偷貸款,你是不是也放?

第四個,更神奇了。說一對情侶鬧分手,原因是男的沒有借!錢!

兄弟,聽我一句勸,這個女朋友啊,咱不要了

什麼最長免息,最低利息,能滿足這個“最”的用戶,根本不需要借錢,不信你自己試試。

2

上面這些廣告,無一例外,面向的都是年輕人。來啊,借錢啊,反正有,大把時光。

你看多了,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哪有不借錢過日子的年輕人”。

放屁。

我只好提醒一下各位年輕人:借錢是沒有辦法,而不是生活常態。我們要結婚住新房,價格太貴沒辦法,欠個房貸;要買車,一下子勻不出那麼多現金,欠個車貸;要發員工工資了,客戶錢還沒進賬,沒辦法,去貸款中心先調個頭寸……

這叫沒辦法。如果說過日子都靠借錢,三五萬、三五千不間斷地借,這是錯的!再退一步說,信用卡和花唄難道還不夠嗎?

可能有人要對我說兩個故事了:

第一個故事叫做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說中國老太太一輩子省吃儉用,總算到臨終前買得起房子了,結果去世了;美國老太太年輕時貸款,住進了大房子,結果到死的時候房貸剛好還清。所以,早貸款早享受啊!

各位,要帶著腦子看故事。首先人家是房貸,是大件兒;其次,這個故事剝離了所有的社會保障和意外情況。你貸款,住進了大房子,結果沒幾年你失業了,後來又生了一場大病,你的下場就是流落街頭。

不考慮收入穩定性和意外儲備的貸款就是在刀尖上跳舞。太太平平走到終點的確實有,但沒扛住被強制執行結果連火車都不能坐運氣不好還要牢裡坐的也不少。

朋友們,貸款是一種人生選擇,不貸也不丟人。

第二個故事是闖入上層社會走向人生巔峰的年輕人。說一個年輕人,平時打扮寒酸沒人理他。結果他一狠心,貸款添置了各種名牌,終於能進入名流薈萃的場合,最終得到了很多合作機會,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有錢人。所以,要敢於通過貸款,讓自己進入到更高的圈層。

胡扯。我穿件警察的衣服,我就是警察了?我人民大會堂拍張照,就是人大代表了?你換身衣服,就能進上流圈層了??你們是不是對上流圈層有什麼誤解??你換個馬甲就換個人樣了???

能夠讓自己向上走一個臺階的,是自己的本領、學識、能力,從來不是自己的衣服。你穿得人模狗樣進了一個所謂的高級圈層,三兩句話一聊就能暴露你的底細。沒暴露的,不是你掩蓋的好,而是這個圈層裡都是你這樣想蹭高級感的人,這幫人除了以貌取人,實在沒什麼別的本事。

用貸款認識一幫同樣披著馬甲的垃圾,有意義嗎?

3

財富這個領域,更需要年輕人記住兩件事:一件事叫做積蓄,另一件事叫做量力而行。

積蓄當然很重要。存錢不丟人,它是讓自己在遇到意外時還能保有尊嚴的必需品。我們人生中的絕大多數消費,都應該使用自己的積蓄,而不是借款。

消費的尺度是多大?歸根結底一句話:賺多大錢,辦多大事。想買高檔的東西,就讓自己更有本事,賺更多的錢,而不是通過借錢去滿足自己的虛榮。

別再讓年輕人借錢了。他們得先努力掙錢,讓自己有積蓄,有保障。

借款又不是捐款,是要用更多的錢還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