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綱把脈佛岡全域旅遊:打造大灣區“箱根”

王志綱把脈佛岡全域旅遊:打造大灣區“箱根”

記者:魏金鋒 程浩

一手抓戰疫一手抓發展,近期,佛岡全域旅遊動作頻頻。日前,佛岡縣召開創建全域旅遊戰略工作會議。會議邀請中國著名戰略諮詢專家、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為該縣全域旅遊發展“分析把脈”。

2019年底,灣區北生態文旅合作區、國家城鄉融合廣清接合片區,兩塊重磅招牌聚焦在“廣州北”區域,區位相近、資源相近的從化、增城、花都、清新、清城、佛岡等五區一縣在此交匯。如何差異化發展打造大灣區的“詩和遠方”?是擺在五區一縣面前的共同命題。

佛岡是清遠面向大灣區的南大門,打造全域旅遊既是佛岡立足“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必然選擇,更是建設清遠入珠融灣“南大門”的重要抓手。面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重大機遇,佛岡正全力創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縣,打造全域旅遊的“清遠樣板”。

王志綱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時認為,佛岡可以梳理整合構成“溫泉清明上河圖”,對標箱根,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箱根”,錘鍊成“從繁華都市一小時內便能到達的世外桃源”的度假勝地。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資源的整合與包裝,把握好存量與增量的關係,做好鋪墊、做好質變的催化。

王志纲把脉佛冈全域旅游:打造大湾区“箱根”

佛岡第一高峰觀音山自然景觀。鄧光添 攝

1做旅遊就像養閨女,唯一夢想就是嫁個好人家

做房地產相當於養豬,只要賣個好價錢,不管是烤乳豬、賣豬仔都無所謂。旅遊就像在養閨女,唯一的夢想就是嫁個好人家,這就是旅遊與工業、與房地產的最大差別。

記者:隨著全域旅遊、品質旅遊時代的到來,對旅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為文旅融合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課題。疫情中受到影響的文旅產業要如何發力?

王志綱:很多時候劣勢也會轉化成優勢,比如旅遊。智綱智庫在珠三角做過很多項目,珠江東西兩岸都跑遍了。哪一個板塊真正嚴格意義上是靠旅遊取勝的?可以說沒有,很多景點都是星星點燈,滿天星斗獨缺一輪明月。沒有形成總體優勢,原因就是他們的選擇太多。

4月1日,我們跟佛岡縣委副書記、縣長蔡旭東等一起對佛岡全域旅遊戰略再次進行實地調研。我跟蔡縣長分享了一個觀點,就是做房地產相當於養豬,只要賣個好價錢,不管是烤乳豬、賣豬仔都無所謂。旅遊就像在養閨女,唯一的夢想就是嫁個好人家,這就是旅遊與工業、與房地產的最大差別。

我們都想在珠三角找到夢想桃源,光是山裡的溪水都可大做文章。喝茶,水最關鍵,以後山澗清流,可以專門拿來泡茶,那就不是單純賣水的價錢。不少地方都把精華當黃銅賣了,對於旅遊而言,春天的百花、山間的清風明月都是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都可以利用起來。

人們常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旅遊也是這樣。文化旅遊這個東西,是要靠時間來浸潤的,需要慢慢把玩,才能越陳越香,就像陳年老酒一樣,時間越老越醇厚。

王志纲把脉佛冈全域旅游:打造大湾区“箱根”

佛岡一江兩岸風光

2 佛岡可以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美麗的後花園

任何大灣區的崛起,都伴隨有一個美麗的後花園。一小時內可以到達,對於生活在大都市的廣州人來說,佛岡是可以“嚮往山那邊生活”的黃金點。

記者: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是推進佛岡全域旅遊發展及旅遊業發展理念、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的一次重大轉變,佛岡進行不少探索。打造全域旅遊,佛岡機遇在哪?

王志綱:當我們把目光放在全球著名的灣區旅遊目的地時,發現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任何大灣區的崛起,都伴隨有一個美麗的後花園,這是經濟高速發展背後對於生活品質追求的客觀需要。

不論是納帕河谷還是箱根,都是一個讓人感到“三生有幸”的地方,都是在營造一種極其舒適的生活。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放眼世界,粵港澳大灣區在未來肯定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灣區,同時也會誕生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

粵港澳大灣區就是佛岡的天時,今天的佛岡面臨一個巨大的機會。灣區向北是一片綠色的生態腹地,花都、從化、增城、清城、清新、佛岡共同成立的粵北生態文旅合作區將把握大灣區旅遊向北溢出的市場勢能。

我是沒想到佛岡離廣州這麼近,一小時內可以到達,對於生活在大都市的廣州人來說,是可以“嚮往山那邊生活”的黃金點。一小時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關口,買房子是這樣,旅遊更是這樣。就好比突然接到了老友聚會的電話,如果目的地一個小時可達,就很容易下決心,反之可能就是下次再約了。對於一次休閒度假而言,一小時或一小時半是全家人都最容易下決心去。

從整個中國最喧鬧的粵港澳大灣區,抬腿就到一個幸福之地、一個度假天堂,這就是佛岡下一步的戰略價值和意義。疫情過去以後,人們會更加珍惜生活,珍惜幸福,這就給包括佛岡在內的大灣區周邊具備旅遊資源稟賦和條件的區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戰略契機。

3 全域旅遊必須戰略先行

全域旅遊不是單純就旅遊而說旅遊,而是通過全域旅遊實現全空間拓展、全季節體驗、全過程服務、全民參與及全產業融合。

記者:圍繞粵港澳大灣區,誰最有條件成為飲“頭啖湯”的地方,誰就是抓住了機遇。面對發展新機遇,佛岡該如何答題?

王志綱:佛岡乃至清遠,20年前就在提發展旅遊,但當時不論是旅遊還是經濟發展的空間都很有限,珠三角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並不在旅遊業上。但是對今天而言完全不一樣,機遇正在敲門。

大灣區的市場極具誘惑,但“強敵環伺”的競爭態勢,不論對哪個區域而言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粗放式拼資源的旅遊發展已經成為過去,單以資源論英雄的時代也已經過去,生活方式的打造才是提升區域影響力和吸引力的關鍵。

要實現全域旅遊突破發展,必須先有頂層設計、先從戰略層面解決定位與突破方向的問題。全域旅遊不是單純就旅遊而說旅遊,而是通過全域旅遊實現全空間拓展、全季節體驗、全過程服務、全民參與及全產業融合;同時還要具備人才支撐、交通支撐、大項目支撐及金融支撐。

明確頂層設計後,落地實施要有計劃、有辦法、有手段。例如豐富旅遊產品供給,讓遊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時有帶的,實現旅遊市場淡季不淡、旺季更紅、四季暢遊;打通一二三產,並實現全產業結合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享全域旅遊大發展的強大合力。

如果說全域旅遊戰略策劃是畫龍,龍畫好了還要點睛,而這個點睛就是一場好的區域營銷。區域營銷就相當於踢足球賽,但是很多人卻總是把它當成把乒乓球來對待,以為一句話一錘子買賣就把東西賣出去了。文旅的發展是做一門平臺生意,更像是一場足球賽,有傳球,有過中場,最後才是臨門一腳,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能急功近利。

王志纲把脉佛冈全域旅游:打造大湾区“箱根”

佛岡“氡”溫泉每年吸引眾多珠三角遊客前來遊玩。程浩 攝

4 佛岡可打造“溫泉清明上河圖”

只有把旅遊當成生死攸關的支柱型產業,佛岡才有可能把握住機遇,走出一條全新道路。

記者:佛岡在打造大文旅的風口中,迎來了“後衛變前鋒”的重大機遇期,該如何對標國際、國內旅遊勝地,實現“詩與遠方共生”?

王志綱:山水、森林、阡陌、溫泉如何勾勒出一個抬起腿就到、人們所想象和所向往的生命休憩的地方?既有野天風呂的別樣風情、也有國際溫泉度假村的豐富多彩,還有潮玩世界的萌趣暢爽,最後形成星月交輝、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就是全域旅遊戰略策劃必須要完善的內容。

佛岡處在汕湛高速與京港澳高速交匯的十字路口,並使佛岡有機會成為旅遊流量入口。可以充分利用周邊的資源優勢,做到“不求所有,但為所用”,併成為粵北旅遊資源富集區的重要服務樞紐。對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而言,現在正缺少這麼一個後花園,正缺少這麼一個目的地,正缺少這麼一個能夠立體呈現出來的生活平臺。只有把它當成生死攸關的支柱型產業,佛岡才有可能把握住機遇,走出一條全新道路。

佛岡溫泉是各種大珠小珠落玉盤,把它變成星月交輝,這就是佛岡的寶。還有一定要尊重存量,存量要去梳理、提高、整合,有機的構成中國南部具有唯一性、排它性、權威性的“溫泉清明上河圖”,這點幾乎就超越了粵港澳大灣區周邊的溫泉區域。

佛臥山岡,幸福吉祥,佛岡就是要對標箱根,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箱根”。巨大的市場在擺著,關鍵看佛岡準備好了嗎?(完)

業務諮詢電話:020-38206956 業務諮詢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