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在航母的發展史上,日本和英美一樣是最早發展航母的國家之一,因此在航母建造方面有著自己的特色。但1922年2月6日各國簽訂新的海軍條約《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不但對主力艦進行限制,還對新興航空母艦也進行了限制。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根據條約第一章第九條規定:“各國可以在不超過規定的航空母艦總噸位的情況下建造兩艘33000噸級的航母。”因此日本海軍決定把因為條約而廢棄的主力艦改造成兩艘航空母艦:赤城號和加賀號。

加賀和赤城在1925年4月22日分別在橫須賀工廠和吳工廠下水,但這種改造出來的航母其三段式飛行甲板是航母中最為特別的一類。在飛行甲板的設計上,兩艦三段式甲板並沒有延續早在1922年就完工的鳳翔號航母那樣的全通式甲板。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三段式甲板就是航母一共有三層甲板,赤城號最初設計三段式甲板的時候,希望通過使用多層的飛行甲板配合使用來更有效率的起降飛機,就是幾個甲板可以同時起飛戰機。

最上層飛行甲板為起降兩用長190米、寬30.5米,設有兩座升降機,最前部為大型升降機長13米、寬11.8米,用於大型飛機。後部為小型升降機,長12.8米、寬8.4米,用於中小型飛機。

而中部飛行甲板長15米、寬17.2米,與上層機庫相連飛機可以直接從機庫起飛。但搞笑的是中部飛行甲板的寬度比長度還要大,雖然原計劃只用於起飛小型飛機,可是由於甲板長度過短距離還是遠遠不夠,甚至連小型雙翼機都起飛不了。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所以在改造的時候中層飛行甲板索性封閉起來,改為搭載三年式200毫米艦炮的火炮,目的是為了在遭遇敵方巡洋艦時有一定的自衛能力。

而赤城號的機庫也和飛行甲板一樣分為三層,上部機庫位於上層飛行甲板正下方高5米。該航母標準荷載66架飛機,備用25架,其中21架三菱A6M零式,18架愛知D3A和27架中島B5N。

1928年3月赤城號正式服役,作為舊日本海軍“天城”級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也是日本除信濃號之外最大型的航空母艦,赤城號改裝後排水量可以達到36500噸。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當時日本的赤城和加賀號航母,與美國由戰巡改造的列剋星敦號和薩拉託加號並稱為世界四大航母。赤城號也一度被視為日本海軍實力的象徵,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曾擔任赤城號艦長。

不過後來赤城號和加賀號都分別在1934年和1935年再次進行現代化改裝,主要是撤去繁瑣無用的三段式飛行甲板,改為全通式飛行甲板,也就是單層飛行甲板。

正式服役後的赤城號可以說“戰功卓著”,成為日本侵略戰爭的“海上急先鋒”,它參與了上海事變和侵華戰爭。1937年9月22日和23日,加賀號上起飛的艦載機在有日本陸基飛機的配合下,擊沉了當時中國軍隊部署在長江上兩條噸位最大的軍艦寧海號和平海號輕型巡洋艦。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1938年加賀號又兩度赴華南海域作戰,隨後偷襲珍珠港的行動它也沒有缺席,赤城號又和加賀號一起組成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擔任戰隊旗艦,並在偷襲戰鬥中擊沉擊傷多艘美軍主力戰列艦。

作為二戰日本海軍的主力航母,赤城號無疑早已成為日軍海上侵略行動“馬前卒”,並獲得了無數“輝煌的戰果”。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其命運同樣是非常悲慘的!

1942年6月5日,中途島海戰進入了白熱化,美軍出動了一波又一波轟炸機群撲向日軍航空母艦“赤城”號。7時24分剛過,轟炸機群領隊拉下臉上的氧氣口罩,第一次打破無線電靜默,下令各中隊向日本航母發起攻擊。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而畫在赤城號航母飛行甲板上的大紅團(日本國旗),直徑足有15米非常醒目!美軍俯衝轟炸機瞄準時都省事多了,紛紛朝著這個醒目的“大太陽”直插下去。

美機投下的第一顆炸彈擦過“赤城”號左舷前部,在距離艦體幾米的地方落入海里爆炸。第二顆炸彈命中位於艦體中部的升降機位置。彈頭筆直貫穿甲板,在飛機庫內爆炸。第三顆炸彈命中艦尾,徹底摧毀了正要升空作戰的機群,毀壞了艦舵。

突如其來的攻擊災難讓航母上的日本水兵不知採取什麼自救措施好,他們從各自崗位上逃離出來,湧入底倉避難。底倉通風孔灌入的濃煙又逼迫他們往外鑽,樓梯踏板和扶手的鋼板鋼管被烈火燒得通紅,肉體一碰就焦,赤城號儼然變成了海上的“人間地獄”,一片紛亂之中許多水兵窒息而死。

日本赤城號“酸甜苦辣”的一生:從“趾高氣揚”到“人間地獄”!

6月6日凌晨,山本五十六望著自己曾經的“愛艦”,無奈忍痛下達了自己炸沉“赤城”號的命令,南雲在收到命令後,吩咐鄰近的4艘驅逐艦向“赤城”號發射了魚雷。頓時,這艘作為日本帝國海軍象徵的一流航空母艦,就這樣永遠葬身於太平洋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