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作為一個辦公室小姐姐,碼子狗,

額~~~我為什麼叫自己碼子狗,可能受了設計狗的影響吧。

好吧,迴歸今天的話題。

作為奔三的90後小姐姐,一個吃貨的名堂掛在頭上,可是槓槓地響。逢人就問吃了沒,逢人就問去哪吃~~

所以央視出的高級美食節目啥《舌尖》系列,《風味人間》,真的一個不落。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剛結束的風味系列,上次看的潮汕篇還津津有味,這次出了個雲南篇,馬上就想拿來下飯了。

可是~~~好像不怎麼“下飯”。

《風味人間》的口碑自然不用說了,《風味原產地·潮汕》也很贊,但是雲南篇這個倒好,一路看下來,似乎走的是獵奇和重口路線,對比於之前突出當地的特色有點跑偏了。

主要是食物也太冷門了吧。

第一集的《喃撇》真是,其實沒有看上去吃得那麼開胃。也冷門到極致了。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本人早些年也有幸去過雲南窮遊啥的,因為地域資源的關係,這個基本上哪兒都能吃上天然美味的地方......就這樣被人無視了。

也許這並不是節目組想表達的本意,但是這個“雲南風味篇”的傳播感覺就是在固化了這種文化偏見,硬生生的讓人不得不感受“雲南的美食即是如此”。

按照這個片子的記錄,尤其是第一集,感覺雲南人就是停留在原始社會的人,烹飪什麼的主要就是拿個石碗把所有的東西舂一下,搗碎了來吃。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姑娘感覺看了這個紀錄片的觀眾,以後看到來自雲南的小孩,人家就可能不會問他們孔雀大象是不是你們家寵物,而改問他們吃不吃豬苦水,喝不喝生豬血,是不是所有東西都搗碎吃…

真的不明白顧問和嚮導是打著怎樣的旗號在推薦雲南美食,是不是他們自己吃多了,就覺得不新鮮,非得卯足勁兒帶攝製組去拍一些並沒有多大代表性,連大多數雲南本地人都不大瞭解的食物和烹飪方式。

問題是,普遍的吃瓜群眾真的接受不了這樣的“以偏概全”的內容啊。要麼,你把劇名改改《雲南·怪味》,倒是可以匹配。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說句實話,這個片子拍的很多食物菜式獵奇有餘,但是看起來的確不怎麼讓普通觀眾有食慾。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如果說這個片子的主題就是純探索發現民俗紀錄片,讓大家長長見識,食物吸引人與否並不重要的話,現在這個拍法沒問題,可是問題是第一季拍的“潮汕美食”根本不是這樣地呀。基本都是潮汕本地家喻戶曉為人熟知,非常具有潮汕特色和潮汕代表的美食,比較容易推廣並容易被外地人接受的經典傳承,看完第一季過來的人肯定是對第二季有種類似的心理期待的,像雲南這季這樣拍出來真的有著很大的心理落差。

彷彿是“小吃類”的存在。↓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而且第二季換成這種拍法對會不會對雲南人太不公平了,讓人覺得雲南美食就“不過如此”,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因為這個美食紀錄片,而對雲南美食造成了大大的誤解,雲南人該感覺傷心了吧。

真的,如果我沒去過雲南,看了這片子壓根就對雲南美食產生不了什麼食慾…怕去了之後都只能品嚐這些黑暗料理啥的…

看完這個《風味原產地·雲南》,我怕是去了一個假雲南

雲南其實真的有超多符合全國人民正常口味的美食,請大家不要被這部片子嚇到了。

喜歡雲南美食,真的可以親自去來探索真正的雲南味道。

一個喜歡碼字,熱愛追劇看綜藝續命的90後辦公室小姐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