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12年的法國人大衛:成都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

在川12年的法國人大衛:成都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

今年46歲的大衛是法國人,來四川成都已有整整12年了。他小時候就很喜歡中國的詩詞,來成都後更迷上了這裡悠閒的生活。在經歷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今年的疫情後,他不但沒有害怕,反而對中國更有信心了。

大衛16歲的時候,去香港上了三年高中,學習中文和漢字。在那時,他接觸到了中國的古詩詞,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覺得這些詩詞描繪的意境“太美了”,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從那時起,他就一直想來中國內地看看。

大衛與成都的初見是在2007年底。當時他在法國有一個校友是成都人,校友邀請他到成都看一看。此前,大衛從沒聽說過成都,也從沒到過中國,但當大衛在成都短暫待了15天后,就深深迷上了這裡。他說:“中國並沒有想象中的封閉落後,成都很開放包容,對外國人很友好。”

在川12年的法国人大卫:成都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碰巧的是,成都寬窄巷子當時正在招商引資,需要引進一些國外餐廳,而大衛正好有這方面的經驗。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提交了資料,沒想到通過了。於是,2008年的春天,大衛再次來到成都,正式開啟了在成都的生活。

為什麼選擇成都?大衛說,北京上海的競爭太激烈了,覺得自己“不夠格”,而成都剛開放,機遇相對多一些。在生活成本上,成都也要低很多。更關鍵的是,成都是一座休閒的城市,四川人也很直率熱情,這跟他在法國的生活環境差不多。他不喜歡太緊張的生活。

此外,大衛覺得成都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城市。剛來成都的時候,他語言不通,也不知道開店的流程,全是他的成都校友幫他搞定的;朋友、法國領事館也給他介紹客源,他的生意一直不錯;偶爾餐廳也會出現一些狀況,警察也會及時趕來解決問題。

在川12年的法国人大卫:成都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

“我覺得中國的警察是真真正正為人民服務的。”大衛強調,平時生活中遇到了什麼困難,他都會找社區民警,而警察也都會幫助他。他說,每天從早到晚寬窄巷子都有警察來回巡邏,疫情期間警察也是衝在一線維持治安,他非常感激警察所做的一切。所以在疫情期間,他也送了200多個口罩給這裡的警察。

十幾年來,大衛感受到了成都的飛速發展。他說:“我剛來成都的時候還沒有地鐵,現在已開通了近十條。中國的高鐵也很發達,而且自主研發設計,攻克了很多難關。”中國成熟的交通網絡讓大衛驚歎不已。在他眼中,中國人是最聰明的。

同時,他感到外國人在成都生活越來越便利了。以前他需要自己去政務窗口辦理居留證,常常因為不熟悉政策而導致資料不齊,來回跑幾趟。前兩年,出入境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給外國人建了一個微信群,及時在群裡發佈政策動態,回答外國人的問題,給他們減少了很多麻煩。“現在直接把材料給工作人員,一次就辦好了,節省了很多時間。”大衛對現在政府主動上門服務很滿意。

回憶起十多年來的經歷,令大衛印象最深的還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那時他才來成都不到一個月。但那次地震沒有把他嚇跑,反而更堅定了他要留在成都的信念。

他說,四面八方的官兵都來援助四川,很多人被救了出來,每次看新聞都會很感動,那一刻他對中國充滿了信心。“在中國無論遇到什麼災難,都會有人來救,不會被拋棄。”大衛說,他的家人也很感動,覺得中國太了不起了。

“這次疫情也是,中國派出很多醫療隊去支援湖北,這在其他國家很難做到。中國的每個小區都有保安,社區人員也給在家隔離的人送吃的。此外,中國在十幾天內建成兩所醫院,中國的醫療設備也很先進。”這些都讓大衛覺得中國很安全,他說,“所以之前家人叫我回法國我也沒回去,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

大衛說,他現在很滿足,不打算回法國了,打算把這家餐廳一直開下去。他也鼓勵其他外國人來成都發展,一定會愛上這座城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