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為以後給寶寶當好榜樣,現在開始終身學習

寶寶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一個家庭的紐帶,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小寶寶也越來越多。為給寶寶做好榜樣,終身學習是一個好選擇。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筆者越來越覺得這句話很對。

單單從飲食習慣就可以看出這點,例如筆者是北方人,從小的飲食習慣都是清淡、素食佔比較多,多吃麵試:烙餅、燒餅、餡餅、饅頭、包子、花捲等。

每頓飯均有粥,不論大米粥、小米粥還是玉米麵粥,沒有的話總覺得這頓飯沒吃飽,剛開始寄宿在學校的時候很不適應。

筆者的母親很少做湯,因為不喜歡,於是湯品很少出現在餐桌上,導致筆者也不喜歡喝湯。一開始認為大家飲食習慣應該都差不多,後來才發現這種飲食習慣只是自己家裡這樣,而每家都不太一樣,有其獨特之處。

筆者出生的那個年代物質還比較匱乏,需要交公糧,作為一個農村娃,父母每天為了生計奔波,對孩子唯一的要求是好好學習別惹事,學習完全靠自己。

而我們一定不希望以後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樣,完全放養,肯定希望他能避免自己嘗過的苦楚,能夠更好更快樂地成長。

現在有很多的書籍和培訓班、培訓課程可供家長們尋求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而筆者成長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環境下,雖然是女孩,可也沒能逃脫棍棒的魔爪。

父母會在做錯事時打孩子,卻不會說為什麼出手打人,也不會選擇溫和些的方式處理問題,因為他們是這麼長大的,所以理所當然地認為這麼教育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問題。

殊不知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可以改變孩子當時的行為,但是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孩子會變本加厲地幹壞事,以此反抗父母的暴力行為。

而且現在孩子接觸的知識和事物更多,對孩子的教育更應該慎之又慎,《不吼不叫》等教育書籍是家長很好的幫手。

現在的娃娃成長需要家長給予更多的指引和關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為家長的不二理想。

在娃娃成長的過程中,第一個會模仿的對象就是父母。如果父母自己把生活和工作經營得很好,娃娃自然而然地效仿父母的行為習慣,和父母用不同的語言交流,與父母一同讀書看報,陪父母一起鍛鍊身體,可能搗亂更多一些,可在小孩兒剛開始的人生中他會認為人生就應該是父母的那個模樣,這一認知可能不會被其察覺,卻會影響深遠。

《人生效率手冊》的作者張萌成長在一個很好的家庭,母親是一個精緻、有品位、事業有成的女人,給她的影響很大。

手帳本即是其從母親身上學習來的,至今仍然在使用,並不斷更新迭代,高效利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價值。

自我成長:為以後給寶寶當好榜樣,現在開始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家長教給孩子很好用的方法,不單指要不停地學習,還包括不斷成熟的心態。家長通過不斷學習,走出舒適區,鍛鍊身體,開闊眼界,提升格局,突破思維,把控情緒,拓展人脈關係,提高收入,可為孩子構建更好的成長學習環境,亦可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指引其成長的方向。

與孩子一同學習,亦師亦友,可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長,形成良性循環,望子成龍將不再只是理想。

從現在開始終身學習吧,不論是否已成為家長,現在開始為時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