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機器人:當機器人展現出脆弱的一面後,人類的溝通會更好

“移情”機器人:當機器人展現出脆弱的一面後,人類的溝通會更好

這些機器的行為影響著人們如何對待彼此。

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數字助理控制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而實體機器人在學校裡教學生、給醫院消毒或外賣送餐。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以瞭解這些機器是如何影響個人行為的。但新的研究表明,機器人的存在和行動也會影響人類與其他人類的關係——在這個例子中,對團隊成員更好地溝通起了積極作用。

Sarah Sebo說,“雖然其他工作都集中在如何讓機器人更容易地融入團隊,但我們更專注於機器人如何積極塑造人們相互之間的反應方式” 。她是耶魯大學一名研究生以及本研究的作者,上述研究文章於本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為了測量這些反應的變化,耶魯大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配到一個四人小組——由三個人和一個小型人形機器人組成——並讓他們在安卓平板電腦上玩一個協作遊戲。在一些小組中,機器人被設定成“有弱點的機器人”。這些機器會執行一些動作,比如為犯錯道歉、承認自我懷疑、講笑話、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以及談論自己的“感受”。在對照組中,人類參與者與只發表中立聲明或保持完全沉默的機器人組隊。

研究人員根據每個團隊中機器人的類型來監控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如何不同。他們發現,與對照組的人相比,與有弱點的機器人打交道的人花在與人類同伴交談上的時間更多。擁有有弱點的機器人的研究對象也會將他們的談話在團隊中的每個人類成員之間更平均地分配。這些參與者後來報告說,與對照組相比,他們認為自己的經歷更積極。Sebo說:“我們相信,機器人脆弱的聲音幫助團隊在一項高度緊張的任務中感覺更舒服。”“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談得越來越多,對整個互動過程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英國赫特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的人機交互教授法希德·阿米拉(Farshid Amira)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項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機器人的社會行為可以影響它們的效用和對他人的影響。”換句話說,通過改變智能機器的行為,開發人員可以改變與這些機器交互的人的行為。

Amira補充說,未來的研究應該著眼於這種影響是否會持續更長的一段時間。他說道:“如果人類參與者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比如幾周的陪伴——經歷同樣有趣的話語,會發生什麼?”他還說,未來的研究應該考察不同種類的機器人弱點——比如道歉、講故事或幽默——如何影響人類對人類的反應和對話。

這項研究的發現可能在現實世界中是有用的。人類已經每天與許多數字夥伴進行交互,比如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或小愛同學。耶魯大學博士、該研究的合著者瑪格麗特·特雷赫爾(Margaret Traeger)建議,開發在線機器人和實體機器人的科學家應該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它們的發明對人類互動的影響。

Malte Jung是康奈爾大學信息科學的助理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他說,交流機器人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人類的行為。他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科技有潛力通過動態的社會角色來支持人類之間的團隊合作。這些機器不僅能減少員工的工作量,還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潛移默化地影響社會動態,幫助團隊發揮最佳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