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每到深秋,掛滿枝頭的黃柿子便是一道絕美的風景,誘人駐足!尤其是老人,很是喜歡柿子的香甜!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在河南老家,很多地方大面積種植柿子,眼下柿子幾近成熟,一年一度忙著摘柿子做柿餅的時節又要到了。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每一年的霜降過後,是做柿餅的最佳時機,據瞭解,霜降過後就開始採摘,採摘的時候有要求,那就是將柿子連結果的小枝一起採下,帶枝的作用就是為了方便將來做柿餅的時候能掛起來。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一般在果園的旁邊的,會建著專門用來曬柿餅的大棚,棚的四周被網子圍攏起來,這是為了防止蒼蠅和灰塵侵擾掛在棚下的柿子。削柿子的鄉親們人手一臺削皮機,會有說有笑地忙碌起來,每臺機器前面都拖出長長的果皮,這些果皮曬乾後還能作成雞飼料。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削皮過皮的柿子,還要經歷掛架、捏心、下架、出水、合餅、潮霜等多道工序才能做成柿餅,削的時候大家都格外小心,既要把柿皮削乾淨,還不能傷著果肉。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掛柿子的架子有兩米多高,村民們登上梯子,將削過皮的柿子一個個掛在特製的架子上,之後要經過四五天的晾曬,等柿子表面發白後進行第一次揉捏,揉捏的目的是為了脫澀,讓果實內部的水分向外部擴散。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揉捏要進行三遍,每一遍都有每一遍的作用,當晾曬到表面一致,柔軟無湯心的時候,就要從架上帶串子取下,露天堆放並用蘆蓆苫蓋,進行回潮至表面現水。據介紹,大約四斤柿子才能做一斤柿餅,並且還得是完好的柿子。



又到吃柿餅的時候了,讓我想起了老家做柿餅的“香甜”畫面



隨後將柿餅裝入容器內,和乾燥的柿皮成層混放,不久柿餅表面會出現一層雪白的柿霜。用傳統方法做成的柿餅,成品有個大、霜白、底亮、質潤、味香甜等幾大特色,吃起來肉質黏軟、纖維少而短、柿霜厚、味極甜,很受歡迎!如果大家喜歡,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