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意大利版“B級片”,也就是俗稱的“鉛黃電影”

向來主打的都是女性的誘人身姿,以及百轉千回的懸疑劇情。

小成本大尺度,專為博人眼球而生。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雖說好看,但也經常被人詬病有“剝削女性”之嫌。

不過有一部“鉛黃電影”,卻早早打破這一桎梏,成為極度超前的“女性主義”代表——

愛情魔宮

Femina ridens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超現實主義的海報,再配上魔性片名,顯然非常有料。

不過,這個翻譯倒是有些譁眾取寵。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它的英文名The Frightened Woman(受驚的女人),直譯下來就要靠譜得多了。

那麼,這部看起來依然在“剝削女性”的鉛黃電影,是怎樣成為“女性主義”代表的呢?

且聽邪君慢慢道來~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影片的開場,是一小段完全不明所以的“雕像藝術展”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有點《魔方大廈》的味道。


一群男人排成一列,手裡拿著鮮花、禮盒,不知在雕像叢中等待著些什麼。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還沒來得及解釋,畫面跳轉,故事正式開始。

菲利普·勒魯瓦飾演的男主,是一位大老闆外加慈善家。

他身材健碩、儀表堂堂,辦事精明果斷,基本就是“完美男人”的典型代表了。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捷克美女妲歌瑪·拉桑德飾演的女主則是一名記者。

她來到男主的辦公室,想要借閱一份關於“印度男性絕育”慈善計劃的材料,並順便採訪男主。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兩人就“男性絕育”的事情展開了激烈辯論。

女主認為,一個已經有兩三個孩子的男人,完全適合絕育計劃,不應該總是由女性吃藥來做必須預防。

男主則認為,避孕藥沒有持續影響,而絕育意味著永久無能,這是對男性的侮辱。

如此交鋒,即便放到今天也完全沒有過時。

雖然觀點不一,男主還是答應了女主的請求,不過需要她親自去男主的家裡拿材料。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這座氣派的別墅,活脫脫就是一座

藝術館,擺滿了無數奇特、前衛的裝飾品。

比如各種細菌的顯微鏡拷貝畫作,以及數不清的中世紀冷兵器古董。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女主正看得津津有味時,男主拿起一把可以藏毒的匕首,將她迷暈過去。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等她醒來,已經被綁縛在了地下室裡。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男主把燈光調成紅色,陰惻惻盯著女主,開始喜聞樂見的“反派演講”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他認為,像女主這樣的現代女性,妄圖在社會和兩性關係上完成自給自足。

她們收集、冷藏不同“品種”的精子,然後做試管嬰兒,自我選擇下一代的特徵。

長此以往,男性將不再被需要,而整個世界都會被女性所佔領。

所以,他必須要懲罰以及奴役這些女性。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這已經不僅僅是直男癌,而是仇女病了……

接下來,在男主的脅迫下,二人過起了“主僕”生活。

比如男主洗澡時,女主得拿著毛巾站在一旁。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男主吃飯時,她的嘴被貼上膠布,只能眼睜睜看著。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而當女主犯錯後,則會被扔進泳池,享受高壓水槍的懲罰。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末了還要拍照留戀,處處彰顯男主的男性威嚴。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不過,男主雖然時時刻刻都在向女主展現雄性魅力。

可到了夜晚,他卻非常怪異的拿出一個等比人偶,要求女主和人偶親熱,自己只是在一旁觀看。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很顯然,男主一定是有著某些方面的特殊癖好。

第二天夜晚,他就按耐不住,露出了自己的真實面目。

他先是在女主的房間播放女性驚恐的尖叫聲,然後又給女主看之前“受害”的女性照片。

並告訴她,自己享受的就是女性的恐懼感,並非普通的男歡女愛。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可是女主好像早有準備,並沒有顯現出多少驚恐。

反而溫柔的告訴男主,自己也許可以“治癒”他,讓他體會正常的快樂。

男主雖然願意一試,但是卻嫌棄她不夠活潑、性感。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為了保命,女主只好開始諂媚的討好男主。

比如穿著清涼的跳個舞: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或是陪著男主欣賞他的“處刑”工具: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好在男主並沒有打算這樣對她,而是叫她穿上一身修女服,陪自己一起彈鋼琴。

打算和往常一樣,在走完“基本流程”後殺掉女主。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可是到了最後關頭,男主卻沒能下得了手。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甚至當女主服藥自殺後,還急切的救了她一命。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故事到這裡,迎來第一次反轉。

男主的確有特殊癖好或者說心理疾病

不過像他這樣的有錢人,完全沒必要以身犯險,幹些違法的事情。

所以他就每週花錢僱一些漂亮姑娘到自己別墅,陪他一起演戲玩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然而這周約好的姑娘卻臨時請了病假,男主正一籌莫展之際,女主正好自投羅網。

於是他就真的綁架了女主,想要玩一票大的,可惜到最後還是慫了

兩人“愉快”相處的過程中,甚至讓男主意識到他的癖好並不絕對,說不定真的可以治癒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而“主治醫生”嘛,當然就是女主了。

他們很快過起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曾經的“主僕”越來越像一對“情侶”。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在女主的建議下,兩人還一起出門遠足,體驗情侶間真正的“心動”。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女主也鼓勵他繼續展現男人魅力,做各種能夠激發荷爾蒙的運動,不過這次拍照的卻變成了女主。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你以為這會是個大團圓結局?那就大錯特錯了。

好的懸疑片,當然不會只有一次反轉~

女主繼續帶著男主到處奔走、遊玩,但就是不讓男主碰她。

惹得男主心急火燎了一整天,直到晚上才答應在游泳池裡親熱。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然而,才開始沒多久,男主便當場猝死了……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此時此刻,女主的真實身份才浮出水面。

原來她是一名職業殺手,專門拿各種“直男癌”開刀。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這一票任務,她首先調查清楚男主患有心臟病

然後買通陪男主演戲的姑娘請假,接著便是找個藉口“自投羅網”了。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至於殺人手法嘛,則是帶著男主運動一整天,然後讓他在冰冷的泳池裡心臟病發猝死。

那些“濃情蜜意”的照片,讓女主的“功勳冊”又增加了一頁。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影片結尾,再次出現開頭的那座“魔宮”,並給了不明所以的雕像一個全景。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男性排著隊走進雕像,出來的卻是“骷髏”。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箇中暗喻,大家還是自行體會吧~


被囚禁、被虐待,怎麼反倒成了“女性主義”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