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昭蘇草原是我國最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盛夏七月,那裡綠水青山,油菜花盛開,氣候涼爽,更有草原石人、聖佑廟、格登山記功碑等人文勝蹟,是新疆旅遊、避暑的首選之地。一望無垠的昭蘇草原,綠草如織,駿馬馳騁,牛羊遍野;秀美的夏塔古道、夏塔谷地,野花遍地、蜂飛蝶舞、五彩斑斕;清澈碧綠的夏塔河猶如一條玉帶,岸邊的座座氈房好似珍珠點綴其上。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當你走進昭蘇草原,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廣闊的夢境,那氾濫的色彩似乎是對你目光的一次誘惑,黃色的、粉色的、藍色的、紫色的花朵會一直延伸下去再延伸下去。其悠遠與遼闊的意境,已不是一幅畫和幾句精美的言語所能訴說的,它會在不知不覺間打開你的心境,放逐你的想象。即使你的目光變成一匹野馬,也難以追逐到這些色彩,如果不是那些低垂的雲朵、久而不散的彩虹陪伴,那麼你的目光與想象可能會迷失在這無盡的色彩之中。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昭蘇大草原的美,還不僅僅是因為大面積牧草肥嫩茂盛,更在於它是變換的多彩的草原。5月的草原,以綠色為基調;6月的草原,紫色的花和白色的花在草叢中爛漫;7月,作為盛產油菜的昭蘇縣,迎來大面積的油菜花盛開的時節,草原與油菜田相間,碧綠金黃,真的是隻有上帝之手才能織就這樣美妙的錦緞!8月、9月,麥子開始成熟,土豆花也開始大面積開放,它們與草原搭配,又是另一幅自然美景。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昭蘇草原是高山草原,平均海拔在三千米以上,昭蘇草原不是山頂草原,是山坡草原。它緊緊依偎著巨山的山麓和山腰。在這裡,有巍峨的山體、散漫的雲杉、鮮豔的百花、小島般的氈房、奔騰的群馬、潺潺的溪流。昭蘇草原像一個依山而臥的高貴女人,以她的清高、嫻雅、美麗而讓人驚歎。當她隨意地依山而臥的時候,潔白的雲朵飄來,為她蓋上薄薄的雲錦。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每到春夏,昭蘇草原百草茂盛,野花盛開,鳥唱蟲鳴。羊群在山崗漫遊,駱駝在草灘徜徉,駿馬奔馳,草深花豔之處,氈房座座,炊煙裊裊,偶爾還可見到漢唐石碑深藏於草叢中,還可見到草原石人。這些畫面給在昭蘇草原的每個遊客以豐富的想象空間,藍天碧野,白雲綠草,真是難得一見的草原勝景。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這原始的自然生態、拙樸的人群、神秘的歷史,就在你的身旁。這童話似的昭蘇草原,好似歌聲裡的草原,牛羊遍野,宜農宜牧。昭蘇草原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氣象萬千,變幻無常的天氣像女孩一樣任性,一會兒藍天白雲,氣潤風清;一會兒烏雲翻卷,雨絲如簾;一會兒,半天金亮半天鉛灰;一會兒彩虹飛架夕陽如血……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遠處,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如明亮的銀帶飄在昭蘇草原上,一群灰黃色的野兔驚慌地鑽進遠處草叢,受驚的雲雀和百靈鳥“啪啪”地撲騰著,箭一般地向雲霄衝去,婉轉清脆的鳴聲給寂靜的昭蘇草原奏出了優美的旋律,令人心曠神怡。昭蘇草原真是植物的樂園,野生動物的天堂。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廣袤無垠的昭蘇草原上生長著一簇簇奇花異草,百合花、桔梗花、防風花、勿忘我,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花,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昭蘇草原還是一個天然的中藥材寶庫:知母、蟲草、防風、遠志……尤其是具有“藥王”之稱的甘草,不僅量大,而且長勢良好。昭蘇草原還是天馬的樂園,天馬身材高大健壯、靈活,眼大眸皓,額寬鼻直,耳小靈敏,筋健蹄堅,奔跑起來如飛。許多的新疆旅遊客在這兒有幸一睹天馬的風采,當走近時,它們便揚起一陣塵土,逃至原野深處,遠遠地躲著,驚奇而警惕地望著不速之客。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昭蘇草原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勝地,這裡瀕臨高峰林立的天山主脈,由崇山峻嶺中一瀉而出的夏塔河劃開平坦的草原,在煙波浩渺中匯入特克斯河。一攬無餘的平原,坦蕩如砥,芳草萋萋,阡陌縱橫,田園錯落;一列列的土墩墓,星羅棋佈,巨大的土冢猶如一座座小小的山峰;一條坦平的砂石公路穿過山前的草原,延伸到不遠的邊境線上......在歷史的畫頁上,這裡曾經是一個古老的驛站,關於這裡更為古老的地名,人們還不得而知,但在清代,這裡被稱作“沙圖阿滿臺”,沙圖阿滿是蒙古語“梯道口”之意,夏塔就是沙圖轉音而來的。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美麗而神奇的草原至今保留了不少古道遺蹟。不同層次的古墓群,可以使人想到自烏孫、西突厥到清一代,這裡的人類活動景象,沿著夏塔河下行,在平坦的草原上還有多處草原石人像。進入峽谷,新近開闢了一條草原牧道,據說也是為方便溫泉浴的人們而開設的。沿著牧道在其險峻處,還不時可以看到古代開闢的梯蹬遺址。尤其珍貴的是,距峽口不遠的路側,有一塊潔白的石頭,大如桌面,仿若盤坐的菩薩,人稱“菩薩石”。石面用維吾爾文鐫刻著文字和新疆三區革命的星月微記。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昭蘇草原還是草原石人的故鄉。那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刻成的男人、女人像,不知從哪個世紀起就站在昭蘇草原,以一米或兩米的身材,超拔於綠色草叢之上,表情凝重地望著遠方,是活躍在此的突厥人的形象特徵。形體最大且體表刻存文字的是小洪那海女石人,頭上戴帽,腦後梳有10條髮辮,辮長及腰,亦面東而立,雙手交叉抱於胸前,右手中似持有碗類器物,膝下衣褶間刻的古代文字,這是其它石人所未有的。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據考證,分佈在昭蘇草原、特克斯草原和阿勒泰地區草原上的石人,大多是古代突厥人的遺物。有學者說是“守墓人”,也有學者說是古代的“疑兵”。幾千年過去了,在陽光、風雨和人類的手指不斷打擊下,草原石人已變得十分稀少。昭蘇縣便將9尊散落在各片草原上,高矮不一、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的草原石人集中到洪納海鄉境內的草原上,組成了一個草原石人家族,讓石人也享受天倫之樂。


旅行日記——昭蘇大草原


在這寬闊而平坦的大地中央凸起一塊高地,站在高地上,你聽到的已不僅是風聲,還有回聲,感到了那漸漸走遠的腳步與馬蹄聲。你能看到整個的昭蘇草原,那遼遠而廣闊的已不僅僅是草原,而是心境。讓你得到寧靜,而失去喧囂,一種愜意與舒展的幸福,身旁露水與青草的香氣會使你感到自己的消融。湛藍的天空彷彿伸手可觸,遠方地平線上湧動著羊絨似的白雲,白雲和緩緩移動的羊群融為一體,不知哪兒是白雲,哪兒是羊群,這就是昭蘇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