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情叫做“擇一人白首,便是一輩子,風雨同濟”——樑思成


有一種愛情叫做“擇一人白首,便是一輩子,風雨同濟”——梁思成

梁思成與林徽因


記得在結婚前,梁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這麼一個問題,“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回答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至此一問,便是一生。

有人曾問,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曰,信任。

我內心深處是真的佩服梁思成的。要知道,當時林徽因身邊還有好多優秀的奇男子。

比如徐志摩,直至他死才與林徽因斷了聯繫,即使再雙方都有了家庭後,林徽因也會因為內心苦悶而給徐志摩寫信,去傾訴、訴苦。

比如金嶽霖,完全融入到梁、林的家庭,成為三人共同生活的奇葩現象,甚至因為習慣性陪伴以及老金那總是充滿哲思性、理智性的魅力,讓林徽因陷入兩難選擇,坦言愛上了兩個人。

還比如少帥張學良,也曾招惹過她,不過被她一紙回絕掉了。

在她“太太客廳”裡,彙集了當時所有思想、文學、才識最頂端的一小撮,那些男子有哪個不對她心底欣賞、佩服。

所以說,她的桃邊新聞太多了。要是到了現在,都不用故意炒作,肯定天天熱搜排行靠前,靠的是自曝。反正,小梁同學就是愣生生沒事,心裡、行動上沒有啥反應。

林徽因各種男閨蜜、藍顏知己爆棚,那得有多大的胸懷啊!也許,梁思成這才是大愛和真愛的。

不過有時候愛就是自私的

,誰想讓自己的另一半成為中央空調或者公共汽車。

也許,他也很無奈,林徽因的女神光環太強了,擋都擋不住,索性就讓她使勁綻放和釋放吧;也許,他並不在意這麼多,畢竟當時的社會不像現在這麼開放和充滿可能性,但是他相信那些朋友,更是相信林徽因。

這,一信,就是一輩子。從未因此發生懷疑、爭吵和矛盾。其實,在現在這個社會根本是不可能的,這絕對會成為一個爆發的矛盾點。

他們兩人之間的認識,其實也是源自家庭的撮合,就是所謂的門當戶對。不過,雙方家庭並沒有硬包辦,還是比較開明的。先讓他們認識、接觸,再看後來的發展,畢竟強扭的瓜並不甜。

有時候苦瓜可以吃,但吃一輩子真的會很慘。

不過,他們倆的結合還是不錯的。算得上是,郎才女貌、珠聯璧合,相互傾心、欣賞,相濡以沫一輩子吧。並沒有像張幼儀和徐志摩一樣,那麼慘淡冰冷地收場。

第一次見面是奉父梁啟超之命,去林府拜訪。

接受了新思想的梁思成,內心也很牴觸,像徐志摩一樣,想追求自由戀愛,在內心也刻畫了自己喜歡的人的模樣、氣質與風格,也許比較朦朧,但肯定不是那種裹著小腳的大家閨秀,最起碼也得找個思想自由、心意相通之人。這個心意相通、能支持理解其實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古代封建體制,更顯得突出。

不然就不會有萬曆喜鄭氏而長達15年不立長子為太子,就不會有順治得知董鄂妃死去而出家為僧,就不會有後來的慈禧輔助咸豐,以致後來長達150年主宰清王朝。

不過,這次梁思成的運氣真的很好。還沒正式拜訪,踏入院內,便看到一個扎著兩隻馬尾小辮、眼睛明亮有神的鄰家女孩。

這麼清新脫俗的模樣,就好比一株山茶花一樣,聖潔而高貴。從此,這個小姑涼便在梁思成心裡留下痕跡,紮下了根,也便是一輩子了

所以有句老話,緣分是上天註定的。

你未來的另一半其實早就註定好了,不論你經歷多少人、多少事,最後那個就是你前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或者欠下的債,你或躲或藏,都拒絕不了。

交集開始多了起來,故事也漸漸清晰了很多。

梁思成是大家之後,他的父親梁啟超可不僅僅是個文人,也是個投資家和實幹家,在很多商企業都有股份和成就,所以家境還是比較富裕和殷實的。

他的姐姐在他生日的時候,從菲律賓託運回北京一輛哈雷摩托,作為生日禮物。當時在北平,自行車都不怎麼多見,作為全北京唯一一臺哈雷摩托,那也是及其拉風的。就好比現在開著超級轎跑的二代,沒有這個經濟實力,還真不敢去追求這個時代的女神,因為你hold不住。

不要想著可以靠感情,那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沒有不需要麵包的愛情,婚姻最後更多的是柴米油鹽,那不是簡簡單單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那麼簡單。

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合適,這樣婚姻才更穩定,才能走的更長遠。就是因為這個拉風的摩托,為他以後埋下了禍根。

他經常騎著車去找林徽因玩,有一次,在林家吃炒麵,做的太多了,林便讓梁去把他弟弟接過來一起吃。可就在來的路上,與一輛汽車相撞,差點死去。然後為了挽救生命,在一個月內足足做了5次手術。據說當時,剛救助梁思成時出現誤診,說沒有多大事情,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最後不得不落下這一身的毛病,左腿略短於右腿,一生穿著特製鐵衣來支撐身體和矯正脊椎,痛苦一輩子。

他的父親梁啟超也是因為誤診而突然病逝的。護士標記錯了健康的腎,主治醫師也大意,便把好的腎給切掉,這也是40年後他們一家人才知道的。最後父子也算是殊途同歸了。

常言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許是因為這個事情的愧疚,林徽因在梁思成住院後就一直陪著他。除了上課期間,便來他身邊給他讀書、聊天,擦拭身體。

當時處於封建狀態,梁思成的媽媽還因為“男女授受不親”,感覺林徽因毫不避諱給梁擦拭身體有失大家規範的風範,曾一度反對他們兩個的婚姻。

在梁、林的婚姻中,梁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喜歡和看好林徽因,所以,不管家中誰在反對,一直力挺。也正是在醫院,兩個人的關係徹底拉進,從朋友變為了戀人。

梁思成的朋友曾經調侃他,這是他用的苦肉計,才抱得美人歸。

有時候,對於愛情,時機、場合真的很重要。有時候會發現,最後和你在一起的這一個,也許並不是最優秀的,各方面都是最好的,但確實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的,就是剛剛好,所以這個出場順序的確很重要。

梁、林的婚姻我感覺還是可以用相濡以沫、伉儷情深來形容的。

有一種愛情叫做“擇一人白首,便是一輩子,風雨同濟”——梁思成

認真工作

首先讓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是他們的事業——建築。當時中國還沒有建築學這一說,所以在提及這個名詞時,梁思成問道是“house”或者“building”。林徽因回答說是“architechture”。清華大學的建築系就是由林徽因創辦的。原本梁思成沒有準備學這個專業,但是,就這樣被林徽因帶著入坑了,最終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精神與心血。

梁從小就喜歡繪畫,這就為他以後學習建築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金嶽霖曾經誇過梁思成,說他是個構圖高手,畫線條即使不看尺度,也不差一分一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時,他們兩個就相互配合。

林徽因思維開闊,經常是有了創意,就開始構畫草圖,但也僅僅是草圖,不能成稿,不過經過樑思成的妙手,就把這些草圖變為正式的建築圖。此時是林徽因主攻,梁思成給她打輔助。

後來在編纂《中國建築史》時,則是由梁思成寫主稿,林徽因進行潤色、修改、補充,相互的角色翻轉過來。這一部建築史是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寫的,比較系統、詳細介紹中國建築的史學書,可以說彌補了中國建築學上的空白。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期間,他們生活在李莊。再加上因為梁以前車禍留下的後遺症,身體經常疼痛難忍,很多時候需要用個小花瓶撐住下巴來進行寫作。在這種條件下,是很難也不想完成的。

但在林徽因的鼓勵、支持和幫助下,終於完成了這一部鉅作。他曾調侃說“中國有句俗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別人的好。但我感覺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在這部書的前言中,梁思成曾經寫道“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同事和舊日的同窗林徽因”。可見,在梁心中,林不僅僅是他的妻子,也是林女士、林先生。

對於中國建築的研究,可不是僅僅的紙上談兵、寫寫畫畫就好,而是要進行大量的實地考察、測量以及研究。

他們所處的時代就是中國兵荒馬亂的時代,無盡的戰火與硝煙瀰漫,要麼軍閥混戰要麼日軍侵略。所以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要進行細緻嚴謹的研究真的是很困難、很艱苦甚至是很危險的。

就這樣,他們倆一直走過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00多處古建築物,對很多以前不同朝代留下來的古建築物,都進行詳細記載、描述,很多名勝古蹟之所以能保留都是來自於他們的功勞,對於國外也是。

當時美國對日宣戰,派出400多架轟炸機,準備對日本進行大規模摧毀。正是因為他們在接受美軍邀請,在美軍地圖上標出可免於轟炸的文化古蹟位置——京都和奈良,這才使古建築眾多的京都、奈良得以保存。

你說梁、林當時會不痛恨日本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他們懷有的是大愛,是為世界建築負責。後來,奈良古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他們在考察中國過程中,發現了位於五臺山的佛光寺,打破了日本給中國下的死定論——中國再無唐代時期木構建築。後來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收錄到文化遺產,被譽為“亞洲佛光”。

不過,自從被林徽因綁入建築這個行業後,梁思成便因果皆由它。

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曾經上書北京市市長聶榮臻將軍,說北京建設之始就要慎重,要保護古代文物建設,不要鑄成難以矯正的錯誤。為了保留下完整的北京古城,他給出了詳細地計劃,如果按照他的計劃來說,中國將建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環城立體公園,新城的建造在西邊重新開發就好。

可惜後來,大規模古城牆被拆,甚至在建設地鐵時,古城之根基都被損壞。當時,梁思成正在巴黎參加建築師大會,巴黎也在進行古城保留與毀滅的爭論,最終得以保存,可是中國卻傳來破壞的消息,讓他只得一個人把自己鎖在房間裡,用《矛盾論》來開解自己。

在文革期間,因為一直呼籲保護文物古蹟,被認為腐朽思想而打倒了。牢獄之災,悻悻而死。除了這部書典鉅作,還有人們熟知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現在的國徽,也是他們夫婦倆一起設計建造的。

如果沒有他們兩個的相互陪伴、相互鼓勵、支持,相信他們也無法在這條道路上走這麼遠,中國的建築業也不知該何時開啟。

有一種愛情叫做“擇一人白首,便是一輩子,風雨同濟”——梁思成

梁思成和他的學生們

當然,除了這些生活大方向基本穩定之外,肯定少不了柴米油鹽的瑣碎爭吵。

梁思成就是個理工男其實,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直男。不過,這樣的人有一個好處,就是老實、認真、踏實可靠,總之一句話靠譜,絕對不會是現在社會上的渣男。

林徽因本就是個喜歡時尚、標新立異的新時代女子,喜歡追求那種意境美感與自身打扮裝束的結合。

有一次她曾經特別陶醉於自我,然後對梁思成說“我要是個男的,看一眼(我自己)都會暈倒”,梁思成給她回覆說“我看了就沒暈”。

還有一次,梁思成從美國回來。本來林徽因以為他會給自己帶點小禮物、衣服之類的,畢竟林是那麼愛美也總有點自己的小女人性,但是梁帶回來的都是一些鐘錶、收音機之類的小玩意。林向她朋友吐槽到,“我好像是乾隆皇帝在接受上貢。”

林徽因討厭做家務,可能是因為女性思想的解放吧,感覺那些事情是最浪費時間、精力和生命的,再加上樑思成不解風情,沒有那麼多浪漫的基因種子,所以在日常的時候,也是矛盾吵鬧不斷。

不過,人家他倆確實走到了最後,而且相互愛的很深。

最終林徽因因肺病先一步梁思成而去。按照之前的約定,梁思成按照林的喜好、想要表達的東西,為她設計了墓碑。也因為思念,梁思成把用他少時練就的工整小楷,把林徽因的詩歌全部抄錄了一遍。

他們兩個人的愛情,現在回味起來,確實沒有徐志摩那般的熾烈,也不同於金嶽霖式的長情,就是那麼簡單地相守,從決定的那一刻起,便是一輩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