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應急水準,上海強化精細治理路徑

智能防控手段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具有複製、推廣的深遠意義。

在8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談到建立智慧高效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方面時,上海市副市長宗明表示,“要依託全市‘一網統管’平臺,建設多數據、全方位、廣覆蓋的市級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建立疫情聯防聯控大數據智慧決策平臺。”

宗明表示,通過這樣的系統和平臺,來增強公共衛生應急指揮能力,即實現當前態勢全面感知、醫療衛生資源統籌調度、重大信息統一發布、關鍵指令實時下達、多級組織協同聯動、發展趨勢智能預判等六大能力。長遠來說,對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公共衛生管理也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實現提前預警、精準指揮?

在處理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怎樣實現提前預警、並精準指揮?這還需要一套被實踐證明有效、可行的技術路徑。

上海最新出臺的《關於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中提到,要“依託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形成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之間的信息推送、會商分析和早期預警制度。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公共衛生安全相關場所、人員、行為、物流等應用場景特徵分析和疫情追蹤,及時監測預警高危地區和高危人群,提升公共衛生風險評估和預警的前瞻性、精準性。”

在此次疫情期間,以隨申碼、來滬人員健康信息登記、心理諮詢服務、實時疫情通報、發熱門診一鍵查詢等人們常用的“熱門”功能軟件為例,它們都是基於健康雲APP下的“上海新冠肺炎公共服務平臺”大數據作為信息與技術支撐。

基於上述經驗,下階段將如何持續賦能公共衛生應急預警系統?該平臺的開發企業萬達信息董事、高級副總裁姜鋒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後續我們將繼續建設、強化和夯實類似發熱病人監測這一類監測系統。當然,監測的範圍會根據疫情監測的需要不斷擴大。”

“未來在疾控領域,相關的公共衛生事前監測系統將逐步通過市區兩級平臺滲透到醫院的醫療相關係統中去,以此形成信息和情報的實時互動。”姜鋒補充。

那麼,應該用怎樣的工具、系統來匹配《意見》中提到的公共衛生安全場景?

姜鋒告訴記者,“未來必然會利用更多的物聯網設備、5G網絡以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監測廣度、實時性方面建設更多的系統,以此提高對疫情的提前發現。上海健康雲作為上海地區面向老百姓唯一的健康服務入口,必然會在疫情監測信息發佈、疫情處置過程中面向C端的信息填報、相關醫療救治線上服務等方面繼續發揮更大的作用。”

信息化建設需向縱深佈局

在加快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能力建設中,《意見》提到要“加快‘智慧衛監’、疫苗藥品追溯監管、互聯網醫療救治管理等平臺建設;加快5G、區塊鏈等技術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應用”。

“‘智慧衛監’需要兩個要素來實現。第一是將各類信息及時、準確地從各部門收集彙總起來,這是作出指揮與決策的前提;第二是要基於跨部門的充分協調,包括公共衛生部門、醫療機構、交通運輸、物資儲備、醫保等方面。”公共衛生政策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研究院創始人蔡江南告訴記者。

未來5年內要在上述領域有所突破,相關信息化建設主體應怎樣實施?

姜鋒表示:“上海市、區兩級的絕大部分公共衛生相關係統、衛生監督系統均為萬達信息承建,在免疫和疫苗追溯領域參與部分平臺和社區終端市場,首批互聯網醫院中萬達信息也建有2家。現階段,我們正在將力量下沉,並大規模部署互聯網社區。”

5G、大數據領域會有哪些應用?姜鋒告訴記者,“我們前期已經在保險業務開放上與上海市保交所有合作,後續隨著政策開放力度的加大,萬達信息將繼續強化大數據和AI平臺的建設,以及大量業務模型的提供,為後續數據開放做好算力、算法和安全保障。”

對此,《意見》規定要“推動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生物安全重大科技計劃,加快公共衛生領域臨床應用和科技成果轉化”。

那麼,各類科技型企業如何參與?蔡江南認為,相關信息建設、大數據系統、檢驗檢測等都是科技應用重點領域。同時,決策者則要全面掌握企業信息,知道有哪些企業擁有公共衛生應急方面的技術和創新力量,在戰時才能調動起來;而平常的科研、投資領域也均要有所佈局和準備。

此外,在應急醫療醫療保障,姜鋒表示,“長三角跨省醫保支付,已經從最早的住院,擴大到門診,後續除了覆蓋城市範圍逐步擴大到全覆蓋之外,在覆蓋業務上肯定會擴大到線上就診,即支持長三角互聯網醫院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