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孩子相對於父母來說,更加情緒化一些,因此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就洩氣。

甚至由於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明顯進步,而選擇自暴自棄,從而對努力產生不喜歡的態度。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但是,這種現象其實是很正常的,所以父母別太因此而感到擔心。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瞭解,為何孩子們不喜歡努力。

探究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競爭壓力大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長有能力將孩子們送去學校進行學習,但也因此孩子們之間成績的競爭就會隨之而變得更加激烈。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優秀的那一個,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做到優秀。

所以感覺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報的孩子,就會在潛意識裡產生自卑和懷疑心理,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學習的苗子,這種心理越積越深,就會演變成孩子們徹底放棄努力的場面。

2父母給予的壓力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會在潛意識裡將孩子當成自己的未來,覺得自己現在的生活就是因為當初不夠努力和優秀而造成的,所以他們對於孩子的人生投入了太多的希望。

眾所周知,一個人對於自己所期待的人,總會在無意識裡投入過多的關注。通過這個人的成功和失敗來改變自己的態度,這在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壓力,承受不住的孩子會開始厭惡學習和努力。

3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父母那般深刻的閱歷,所以在很多時候,他們總是會有一種拖延心理。

就像是學習只是為了應付父母和考試,將學習視為自己最討厭的事情。保持著這種態度的孩子,往往很難將自己的心放在學習上,更別說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所以他們根本就沒有努力的打算。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由此可見,孩子不喜歡努力都是有因可循的,此時父母可以使用"羅森塔爾效應"去解決這個問題。

那麼究竟什麼是"羅森塔爾效應"呢?

“羅森塔爾效應"主要來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國王每日用心地對待一個美女石像,這種堅持不懈感動了上帝,於是上帝賦予石像生命,圓了國王娶到石像的心願。

簡而言之,當你對一個人抱有期待,並且始終用溫柔和讚美的方式來對待你期待的那個人,那麼這個人就會完成你的期待。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此時將身份換成父母與孩子,按照"羅森塔爾效應"的要求,父母如果對孩子抱有期待,那麼就以讚美為主去對待孩子,那麼孩子就很容易達成父母的期待,這種方法要比其他粗魯的行為,要有效得多。

那麼家長要如何利用"羅森塔爾效應"來教育孩子呢?

  • 成為孩子的榜樣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雖然父母不能陪伴孩子的一生,但是對於孩子的幼年時期來說,父母就是他們最崇拜的人。因此,這也決定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因此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可以不懼困難,勇往直前地努力,那麼,父母首先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們樹立一個可以學習的榜樣,從而讓孩子在潛意識裡培養自不輕易放棄的處事態度,獲得進步。

  • 成為孩子的"苦水機"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始終是他們人生中最親近的人,最堅強的依靠。因此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會想要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可以幫助他們一起解決。可是,父母在一開始,由於工作等原因,總是會忽視孩子們的這種需求,從而使得孩子不願再和父母分享不開心的事情。

所以,父母應該及時醒悟過來,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瞭解他們的心理訴求,成為孩子的"苦水機",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重視,並且對於解決不喜歡努力的問題也不會不知所措了。

  • 通過讚美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當孩子們進步的時候,父母的憂患意識,讓他們掩藏了高興,只提醒孩子這是一時的,要繼續努力,當孩子退步時,又用各種方式來打擊孩子。

這種方式,使得孩子變得自卑又敏感,因此父母應該改變方式,以讚美和鼓勵為主,幫助孩子們重新樹立自信心。

孩子不喜歡努力,父母別太擔心,可使用“羅森塔爾效應”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孩子無法進步很大程度上與父母的教育脫不了干係。父母用自己自以為的打擊方式來對待孩子,希望激勵他們不斷進步,但是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只會對孩子起到打擊作用。因此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喜歡上努力,變得優秀,父母應該認識到讚美為主的鼓勵教育才是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