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PUA事件,背後的心理學邏輯 YIBO

北大PUA事件,背後的心理學邏輯 YIBO

前不久,北京大學大三學生包某,為情服藥自殺。隨後,關於其與男朋友之間牟某的聊天記錄被曝光。

原本一段看似美好的感情,為何最後以兩敗俱傷告終。牟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抱著想要精神控制包的目的開始這段戀情的?在情感中,深陷泥潭無法自拔的女生,應該如何去辨別這段感情是不是健康可持續的?“精神控制”離我們真的遠嗎?其中的心理學依據又是怎樣的呢?

事發後,我看了很多人從PUA理論的套路出發,指出牟對包的精神控制,主要來自於對其價值的打壓。比如,過分強調第一次的重要性,詆譭對方是垃圾……談到PUA,大家談到最多的也都是關於男性對女性的價值打壓。比如,在綜藝節目中,鄭爽的前男友張恆批評鄭爽,大家便覺得張恆是以這種方式在打壓鄭爽,所以張恆就是PUA。


PUA套路中,確實有“打壓”這個說法,但僅憑“打壓”是沒有辦法對其他人實施精神操控的。精神操控只對一部分人有效,且有一套完整的套路。

女孩子需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來破解PUA的套路。我們簡單來看看PUA精神操控的流程。

1、篩選。

2、瞭解對方所需要的和害怕失去的。

3、給予正向強化,對方做對了,就給獎勵,讓她覺得離目標近了一點。給予負向強化,對方做錯了,就給懲罰。並暗示或明示,沒有辦法達成目標,是因為對方的過失,用這樣的方法,確立對方的服從度再間歇性給予正向強化。


1.篩選

有些人,天生就是操控者,而有些人的天性中就含有被操控的特質。

操控者會通過蛛絲馬跡來搜尋生活中容易被操控的對象下手。而面對無法操控的對象,操控者會在第一時間迅速轉身。

容易被操控的對象,往往特別在意外界對自己內在價值的評價,不願意面對衝突,不願意拒絕他人,對負面情緒有很強的迴避心態。希望滿足對方的需要和期待。看起來是乖寶寶、好孩子,老好人……在昨天的推送中,有一個量表,可以幫助你測試自己是否容易被精神操控。(引申閱讀 你容易成為被操控者嗎?)你也可以在文末掃描二維碼,進入測試,更多瞭解自己是否容易被操控。



2.

很顯然,在感情中被操控的對象,往往對操控者心懷幻想。以為自己可以從對方身上獲得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

在親密關係中,顯然是一段他覺得舒適幸福的感情。


3.

心理學上的正向強化和負向強化的例子,是在小白鼠身上做的。正向強化,是讓小白鼠從一個黑色的房間,推動旋轉門,進入白色房間,每次成功後,小白鼠就能夠吃到一塊美味的奶酪。經過幾次訓練,小白鼠漸漸養成了從黑色房間推動旋轉門,進入白色房間的習慣。即便有的時候,它們並沒有辦法在白色房間裡獲得奶酪。

負向強化的例子是,在黑色房間,設置電擊開關。小白鼠推動旋轉門,進入白色房間後,就能免於電擊。幾次訓練後,小白鼠就漸漸養成了從黑色房間推動旋轉門,進入白色房間的習慣。即便有的時候,黑色房間裡也不一定就有電擊。


通過正向和負向強化,小白鼠很快學會了迅速從黑色的房間推動旋轉門進入白色的房間,不論有無刺激。

習慣形成後,不論人還是動物,都會逐漸失去理智,做出與自身利益相違背的舉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