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化龍池

潮宗街

西園北里

西文廟坪

太平街

白沙液街

……

4月15日-16日,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帶領各區縣(市)、市直部門相關負責人,來了一趟“長沙遊”,“打卡”一眾歷史街區和長坡社區、燕山街、炮后街等社區提質提檔、棚戶區改造項目。

此行,不僅提供了一條感受城市歷史文化積澱的“丟嘎子”(步行遊)路線圖,更是旗幟鮮明地為一件“一舉多得”的事——為社區提質提檔和城市有機更新工作,按下了“快進鍵”。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加速推進社區提質提檔和城市有機更新工作?

為什麼說,社區提質提檔和城市有機更新工作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這項工作又要如何推進?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應時而動,搶抓機遇利當下

此時加速推進社區提質提檔和城市有機更新工作,是長沙應時而動的機智之舉。

當下,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對沖和消除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難題也是急事。

於當下而言,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僅可以補齊民生短板、補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欠賬,也有助於拉動有效投資,還可以促進戶內消費,讓更多的人群及時分享到新一輪政策的紅利。

如此“好事”,此時不動,更待何時?

4月10日,省住建廳、省發改委、省財政廳三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加快推進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提出要按照“先基礎後完善、先功能後提升、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大力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優先解決安全問題,優先補齊功能短板,以微改造見大成效。

長沙迅速響應,馬上行動。

市委市政府組織的“社區提質提檔三年行動”總結暨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現場推進會15、16日召開。

會上,胡衡華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站在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度,全力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工作,讓城市更具宜居性、更有長沙味。

鄭建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迅速掀起工作熱潮,抓緊動員部署、加快項目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將更加有顏值、有氣質、有內涵、有格調、有品位的大美長沙展現在市民面前。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尊重規律,破局城市之困謀長遠

城市更新,本身也是一件必須要做,且要做好的民生實事。

城市本身,就是一個生命體。城市更新就是城市的生命表現。換句話說,一旦城市凝固不動了,城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城市發展創造了美好生活,也帶來了城市資源緊張、居住環境待改善、交通擁堵、環境汙染、文化缺失等“城市病”。城市發展空間形態、生態環境保護、文化特色彰顯、產業結構升級、人民群眾生活品質提升等一系列的現實需求亟待進一步滿足和提升。

於長遠而言,社區提質提檔、城市有機更新,是醫治“城市病”的關鍵“藥方”,更是新時代提升城市品質、增強發展動能、展現文化特色的戰略舉措。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你認出這些改造後的老街來了麼?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匠心解題,宜居為先幸福看得見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有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的歷史積澱。但經過歷史變遷,不少城市核心城區的背街小巷、老舊社區,沒落成城市的一塊傷疤。

這些地方,房屋低矮密集破舊,道路狹窄,基礎設施老化,街區功能雜亂。雨天房子漏雨、巷子溼滑,熱天酷暑難當,火災隱患重重,治安環境也不容樂觀。陰暗低矮的屋簷之下,原住民的生活環境可想而知。

如何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同時,保護歷史文化遺存,留下城市記憶?長沙基於城市經濟發展實情、深挖歷史文脈根基,探索出了一個“獨家解題思路”——將“以民為本、宜居為先”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走出保護與發展的“雙贏”城市有機更新之路。

2018年3月以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一尊重五統籌”的科學理念,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視城市為有機生命體,在“舊城改造”中引入“有機更新”理念,在老城區5.6平方公里範圍內進行試點。

在這次觀摩行程中,道哥看到——

這些風貌修舊如舊的老街裡,破舊的房屋修繕好了,街區的斷頭路也打通了,街區交通“微循環”通暢了。

陽光輕輕灑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行人能悠閒、安全地行走或是騎行。

道路旁幾平方米的退讓尺度,放上兩張板凳、一張木桌,就營造出街坊鄰里駐足交談,孩子們嬉戲打鬧的溫情空間。

茂盛高大的梧桐樹下,三個娭毑正圍坐在一起,扯著家常,做著蒿子粑粑。

原本破舊的城市街區和老舊社區、棚戶區,房子更好住了,街區更安全了,交通更便捷了,生活更方便了。臨街的小鋪面,或是自營、或是出租,張羅起了新生意……年輕人和孩子們回來了,老人的臉上洋溢著笑容,美好幸福的生活日常,就這樣回到了老街、老社區裡。

長沙城,文化味濃了,人情味更濃。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老街區火熱幸福的生活

長沙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著名建築師楊建覺認為,長沙這些城市有機更新項目最重要的價值,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夠有尊嚴地在城市生活,讓新的生活在老街上發生。”

亞洲建築師協會副主席、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也曾在媒體採訪中說:“首先,城市有機更新的目的是,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創造最適合於人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空間環境,這也是城市的根本價值。”

如今,號角再次吹響,路徑更加明晰。

推進會上,胡衡華再次強調,要以群眾的滿意度為導向,把宜居性、持續性放在首位,把“老長沙”記憶留下來,以更大力度推動城市有機更新工作。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民本為懷,未來城市有機更新值得期待

值得欣喜的是,在市委市政府強力推進這項工作的同時,市民的自發參與也在悄然進行。

老街上,經營咖啡店的女店主,想要店面空間更通透,於是將小方窗換成了漂亮的落地玻璃。住在街上的嗲嗲,想要一個小花園,於是在牆角支起木架,搬來花盆,撒上花種,期待明年綠色的藤蔓就能爬上花架,開滿小花。

居民們自發參與,自主管理的老街,不斷融入人們對生活最炙熱的愛,時時刻刻、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

正如楊建覺教授所說:城市有機更新就是一個“無休無止”的過程。

書記與代市長帶隊“打卡”長沙老街區,為了什麼事?

道哥覺得,在有機更新的城市老街,項目改造只是撒下了種子,時光會施肥澆水,而社區街區的原住民既是受益者,更是長久的參與者。他們將生活注入,培植一個不斷生長的街區,也將收穫一個更加美好、持續發展的城市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