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下滑、會員增長乏力,雲集的“會員電商”口號還喊得下去嗎?

營收下滑、會員增長乏力,雲集的“會員電商”口號還喊得下去嗎?

  出品 | 於見

  不得不承認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已經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互聯網技術賦能了社會中的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高效,一個以互聯網為依託的世界正在逐漸壯大。

  提到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那“電商平臺”就必須榜上有名。國內電商行業發展至今已經有二三十年的歷史,行業已基本形成以淘寶為首的“一超多強”格局。儘管在電商這個戰場上已經有無數的玩家淹沒在歷史的浪潮中,但時至今日仍然還有很多玩家爭搶入局。

  不過,這些玩家中的很多並不是走常規的綜合性全品類電商路線,而是“另闢蹊徑”走垂直小眾路線,以點為中心將半徑不斷擴大,試圖最終形成一個大圈,創造出下一個電商神話。

  與眾不同的“會員制”

  定位為“精品會員電商”的雲集就是這樣的存在,它圍繞著“會員制”開創了一片天地。但云集平臺的“會員”和我們常見的淘寶“88VIP”、京東“PLUS會員”、蘇寧“SUPER會員”不太一樣。

  公開信息顯示,雲集的“鑽石會員”在平臺上享有購物返利、各類優惠券、獲得抵錢的雲幣等多項權益,此外還有一項“特殊”的權益——邀請新會員可以獲得提成,發展的新會員越多,提成越多。

  乍一看,這種模式不是和支付寶當年拉新差不多嗎?邀請新用戶註冊可以獲得獎勵,邀請的越多獎勵越多,沒什麼特別的。

  但云集的會員邀請模式並不是如此簡單,根據此前雲集招股書透露的信息來看,首先,成為平臺鑽石會員要繳納398元的會員費,鑽石會員可以在平臺上開店售賣商品。其次,邀請新會員加入可以獲得會員費提成和新會員15%的銷售佣金。

  例如A是雲集平臺的鑽石會員,A邀請B繳納398元成為平臺的鑽石會員,A可以獲得B會員費中的150元外加B在平臺售賣的商品15%佣金,B再邀請C成為平臺會員,B這個時候可以獲得C會員費中的150元外加C在平臺售賣的商品15%佣金,同時A還能間接獲得B邀請的C會員費中的80元。

  在這樣的“金字塔型”利益鏈下,邀請的會員人數越多,上層獲得的提成越多。不過,由於這樣的運營模式存在隱患,雲集還曾被杭州市監局認定為“涉嫌傳銷”,並處罰款958萬元。

  但也是在這樣的運營模式下,雲集平臺上的會員數量獲得了飛速的增長。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9年,雲集平臺上的會員數量分別為90萬、290萬、740萬,1380萬,會員增長趨勢可見一斑。

  可是,在國內電商行業競爭高度集中化的當下,像雲集這樣的小玩家在賽道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無論是規模、渠道還是品類都遠遠趕不上頭部平臺,想要靠會員費來養活自己真的太難了,並且以“拉人頭”這種方式拓展新會員的確頗有在危險邊緣試探的意思。

  對標Costco,此路不通

  雲集自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向外界宣揚“會員電商”這個定位,在其官網頁面也能看到醒目的宣傳語“雲集致力於以超值的批發價為會員提供高品質的全品類精選商品,雲集的一切服務都將會員權益放在首位”。

  需要強調的是,雲集一直講的故事就是“對標美國會員制超市巨頭Costco,雲集要成為中國版的Costco”,但縱觀雲集的種種行徑,對標Costco實在是勉強。

  來了解一下Costco的運營模式:Costco的營業利潤主要來自於會員費,佔比超過七成。資料顯示,在2017財年,Costco的會員費收入是20多億美元,而當年Costco的淨利潤為26.8億美元,會員收入佔淨利潤比重達到74%,並且在2018年第二季度,Costco會員費收入比重上升到了86%。

  Costco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超優惠的商品定價以及“以少為美”的選品策略,為會員提供極高性價比的商品,而這樣服務也形成了高忠誠度的會員,會員的續訂率達到90%以上。所以,Costco雖然是賣東西的超市,但Costco並不靠賣的東西賺錢,而是靠會員費養活自己。

  反觀雲集,雖然定位是會員制的電商平臺,但一開始居然以“拉人頭”的方式增加平臺上會員的數量,而不是提升平臺的服務質量、嚴格把控平臺商品品質。此外,雲集的商業模式極為複雜,包括了S2B2C模式(供貨商賦能於渠道商並共同服務於顧客)、會員制度、社交電商、直銷模式、商城平臺模式(第三方商家入駐平臺)。

  當然,可以說這些模式都是雲集為了存活而開拓的新大陸,是為了找到新的增長引擎,為了在資本市場證明自己。但看看雲集發佈的財報以及連續下跌的股價就知道雲集的故事“資本市場不相信”。

  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雲集GMV增至352億元,總營收為116.72億元,同比下降10.13%。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的統計口徑,2019年全年,雲集調整後的淨盈利為人民幣440萬元,而2018年全年則為淨虧損為人民幣200萬元。

  2019年第四季度,雲集GMV為110億元,同比增長36.1%。本季度營收為24.494億元,同比下降45.15%。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的統計口徑,雲集2019年第四季度調整後的淨盈利為人民幣2530萬元,2018年同期則為人民幣920萬元。

  可以看出,雖然雲集官方表示平臺的GMV(商品成交總額)一直在增長,但營收卻一直在下降。就像一個人一直喊著賣了1萬元的貨,但實際到口袋的只有1千元,隨著時間的增長,這個人又喊著賣了2萬的貨,而這次到口袋的居然只有800元了,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所以GMV裡面的水分有多大,只有雲集自己知道。

  再看看雲集的股價,自2019年5月上市以來一直處於下滑的趨勢,截止到2020年4月10日收盤,雲集的股價已經從11美元的發行價跌至如今的3.29美元,跌幅超過70%。

  顯然,目前的雲集正在被資本“拋棄”,而最新2019年財報所呈現的“營收同比大幅下滑、會員增長乏力”等困境也使得雲集更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在這樣的情況下,雲集想要在這個強鄰環伺的電商行業裡站住腳實在是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