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閒大棚巧利用 栽培草菇效益高

蔬菜大棚在夏季有一個閒置期,如果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進行草菇栽培,可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栽培實踐證明,此法簡便易行、省工、成本低,彌補了夏季蔬菜不足。利用大棚閒置期栽培草菇,栽培週期一般25~30天左右,每100千克麥草,可產鮮菇21~28千克,產量較高,生物學效率穩定在21%~28%,一個夏季可連續栽2次,而春、秋、冬季仍不誤栽培其它蔬菜,不僅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而且可有效地降低栽培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其栽培技術主要有以下幾點:

夏閒大棚巧利用 栽培草菇效益高


  一、麥草的選擇、處理與配方

  選擇金黃、足幹、無黴變的新鮮麥草作為原料。首先將麥草粉碎,另加麩皮10%、石灰3%~5%、複合肥0.3%、多菌靈0.1%~0.3%,在拌料時控制含水量在65%左右。經堆積發酵處理後備用。

  二、菇畦的整理

  菇畦設在塑料大棚內,棚上覆蓋薄膜和草簾,保溫保溼防陽光曝曬。畦寬1米,長度同大棚寬度,畦間距40釐米,凹陷式,既當人行道又當蓄水溝。菇床做好後,在表層噴0.2%的敵敵畏和0.2%~0.3%的多菌靈,進行土層滅蟲和滅菌。

  三、選擇適齡菌種

  選擇草菇V系列菌種。栽培時菌種一定要適齡,一般以菌絲長滿瓶(袋)後一週內使用為宜。

  四、鋪料播種

  每平方米鋪料約15~20千克 (乾料重),鋪成龜背形。播種量為乾料重的10%~12%,分三層播種,二層各佔30%,第三層佔40%。播種後輕輕踩壓,並隨即在培養料層表面和料床周圍均勻地撒播一層過篩的草木灰,使培養料不露在外面即可,然後蓋上薄膜。

夏閒大棚巧利用 栽培草菇效益高


  五、科學管理

  1、發菌期管理。發菌階段管理的關鍵是調節料溫。料溫高於35℃時,應揭開薄膜,給菇床通風降溫。在正常情況下,播種後4~5天菌絲可長滿料。菌絲布滿後,在料面覆蓋約1釐米厚的細土,再重噴0.1%~0.3%的石灰水,一般覆土2~3天,即可見似針頭狀的白色菇蕾。再過3~5天,即可分化成子實體。

  2、出菇期管理。子實體形成後,此時空氣溼度應控制在85%~90%。一般晴天上午9~10點,下午4~5點各噴水1~2次,噴水時應採用接近料溫的池水、塘水,細霧輕噴,以防菇體萎縮。當菇體充分發育呈雞蛋形,尚未破裂開傘時,就應及時採收。採收時一手把料與其它幼菇分開,一手把菇體擰下。早、中、晚三次採收,以免破裂開傘,品質降低。

  3、採菇後管理。為提高二潮菇的產量,防止菇蕾萎縮,採菇後應採取下列管理措施。

  (1)清理衛生。採菇後應徹底清理菇床衛生,防止雜菌汙染,以確保二潮菇的產量。

  (2)調整pH值。草菇喜偏酸性的環境,接種後隨著菌絲的生長和出菇,培養料中的有機酸增多,酸性提高。因此在採完頭潮菇後,應噴灑1%的石灰水,以調整培養料的酸鹼度,促進菌絲恢復生長,子實體的大量發生和防止菇蕾萎縮。

  (3)嚴格控制鬼傘。在草菇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競爭性雜菌是墨汁鬼傘和膜鬼傘。鬼傘一般是在草菇播種後一週出現,如不及時摘除,成熟後孢子會很快擴散,在適溫下孢子很快萌發,產生新一代子實體,佈滿整個料面,與草菇爭奪養分、水分和空間,影響二潮菇的產量,嚴重時甚至不出二潮菇。如發現鬼傘要及時摘除,防止擴散或在轉潮時噴3%的石灰澄清液,使培養料的pH值保持在8~9。

夏閒大棚巧利用 栽培草菇效益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