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奢侈品到日常調味:甜蜜的砂糖背後,是一段歐洲殖民與貿易史

潔白的砂糖,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給日常飲食增添了甜蜜的風味。

從奢侈品到日常調味:甜蜜的砂糖背後,是一段歐洲殖民與貿易史

潔白的砂糖

一杯香氣濃郁的紅茶,配上幾塊方糖和精緻的甜點,是英式下午茶的標配;清晨的一杯咖啡,加入糖和牛奶,帶來一整天的元氣滿滿;中式菜品在炒制時,也會在鍋中撒上一點點糖,讓食材的鮮味更加突出,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每一個看似尋常的物品背後,如果深入追溯,都可能會發現一段厚重的歷史,砂糖也是如此。

日本歷史學者川北稔的《一粒砂糖裡的世界史》,就是以“砂糖”為中心,研究小小的砂糖如何串聯起整個世界貿易網絡。透過砂糖這個小小的切入點,我們會發現,以“甜蜜”著稱的砂糖背後,有無數黑人奴隸的血淚,有歐洲國家與殖民地之間的權力鬥爭,在砂糖引入歐洲之後,更是引發了社會文化領域的巨大變革。

從奢侈品到日常調味:甜蜜的砂糖背後,是一段歐洲殖民與貿易史

《一粒砂糖裡的世界史》書封


01 甜蜜背後的苦澀:甘蔗種植園與奴隸貿易

砂糖,是從甘蔗或甜菜中提取出來的,其中以甘蔗更為常見。根據歷史學家們的研究,甘蔗原產於印度(也有說法是在印尼或新幾內亞地區),隨著跨國貿易、十字軍東征,以及宗教信仰等,砂糖和製糖工藝陸續傳播到了歐洲各國。

15世紀之前,糖尚屬於奢侈品的範疇,常常被當作藥品或者用於神聖的宗教祭祀儀式,普通人攝取甜味則主要通過水果、蜂蜜等渠道。

到了15-16世紀,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及隨之而來的物種大交換,歐洲開始海外殖民的進程。來自荷蘭、西班牙、英法等國的殖民者發現,好望角、加勒比海諸島等地區十分適合甘蔗的種植,“甘蔗種植園”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從奢侈品到日常調味:甜蜜的砂糖背後,是一段歐洲殖民與貿易史

甘蔗種植園

製糖產業屬於典型的土地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分為六大環節:甘蔗種植、收割、榨汁、熬取糖汁、蒸餾結晶。每一環節都需要極大的人力投入,而種植甘蔗對於土地的消耗嚴重,每隔幾年地力耗盡之後,就必須尋找新的土地。

以加勒比海地區為例,殖民地的廣袤土地提供了基礎的便利條件。在勞動力的獲取方面,殖民者曾試圖脅迫當地的印第安土著居民種植甘蔗,但收效不大,之後來自非洲的黑人奴隸成為生產的主力。於是,圍繞著“砂糖”,開啟了名為“三角貿易”的罪惡產業鏈條。

所謂“三角貿易”,是指歐洲殖民者在歐洲、非洲和加勒比海之間,販售棉紡織品與槍支、黑人奴隸、砂糖等“商品”。根據一項統計數據,在1451-1550的百年時間內,有近12萬黑人奴隸被送到加勒比海的甘蔗種植園中。

奴隸貿易和製糖業給英、西、荷、葡等國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很多人因此成為富有的商人。但事情的另一面卻充滿了痛苦與血淚。

黑人奴隸被迫離開故土,登上擁擠沉悶的船隻,在旅途中可能因為感染疾病、身體嚴重缺水等隨時喪生。幸運活下來的人們甫一到達甘蔗園中,就徹底失去了自由。他們每天要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而且必須遵守嚴格的時間觀念進行作業,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需要額外說明的是,除了黑人奴隸,在甘蔗種植園中,也有印第安人和來自亞洲等地的廉價勞動力。在19世紀後半葉,由於奴隸制在歐美各國陸續廢除,“華工”成為他們的下一目標,他們的生存境況同樣悲慘。

對於殖民地來說,由於長期嚴重依賴單一的甘蔗種植,經濟結構缺乏活力和彈性,一旦面臨外界衝擊,很容易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即使在擺脫殖民統治實現獨立之後,由於長期形成的單一作物制度,海地等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大都十分緩慢。

02 世界商品的一種:“蔗糖富豪”的崛起

在全球貿易體系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種商品充當過“世界商品”的角色

:棉花、茶葉、絲綢、巧克力、香蕉、白銀、砂糖等等。砂糖作為一種“世界商品”,意味著它的生產、運輸和銷售等環節會與數個國家和地區發生聯繫。

在整個砂糖產業鏈條中,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各國佔據主導地位,他們控制了從原料生產、勞動力供應、運輸和貿易各個環節,因此成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從中獲得了不菲的利潤。

作為一個高利潤的行業,砂糖產業自然吸引了眾多人口參與其中。

由於各自的勢力範圍劃分,歐洲各個國家在不同的地區發展製糖業,如葡萄牙在巴西、英國在加勒比海諸島、西班牙在多米尼亞等,形成了“白人監工+黑人奴隸勞作”的模式,少數白人成為生產環節的掌控者。

到了17世紀中後期,英國在全球砂糖貿易體系的地位不斷躍升,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根據何順果在《資本主義文集》 中提供的數據,1770年時,英屬西印度群島的蔗糖產量為13萬噸,遠遠超過了葡萄牙控制的巴西。連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國王喬治一世等都忍不住驚歎英國商人從砂糖貿易中攫取的鉅額財富。

隨著從事砂糖產業商人財富的迅速積累,他們的政治和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強。

“蔗糖富豪”們過上了奢華的生活,把子女送往貴族學校接受教育,與上流階層之間的差異逐漸縮小。富有的蔗糖商人們與政治圈子的關係日益密切,他們的利益取向也影響著國家的政策制定。

03 糖與紅茶的完美“CP”:自上而下的飲食文化

甘蔗在殖民地的推廣種植和砂糖成為世界商品,意味著砂糖產量的擴大,價格的下降成為必然。曾經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必備品。

從17世紀後半葉到18世紀末期,英國砂糖的進口量翻了數番,人均砂糖消費量也遠超過法國。到了19世紀初,英國人將糖和茶兩種“舶來品”完美結合,形成了獨特的下午茶文化。

英式下午茶最早在上層社會中流行開來,據說有一位名叫安娜的貴婦人,因為晚餐正式開始的時間比較晚,所以就在下午5點鐘左右有個“加餐”,坐在舒適的沙發裡,和友人們一起喝喝茶、吃些小點心。

在工人階層裡,也有一種名為“high tea”的下午茶文化,在工作的間隙,他們聚在一起用喝茶提神驅寒,為身體補充能量。

從奢侈品到日常調味:甜蜜的砂糖背後,是一段歐洲殖民與貿易史

油畫作品中的下午茶場景

雖然都是下午茶,貴族階層追求的是“精緻”,用製作精良的瓷器、茶匙和茶壺等器具,使用高品質的茶葉和砂糖。而平民階層則以“實用”為主,雖有“下午茶”的形式,但經濟上卻無力負擔昂貴的器皿和食材,所使用的器具、糖和茶的品質相對比較粗糙,當時還曾經出現過“假茶葉”的現象。

英國本土的“糖+紅茶”文化很快傳到殖民地,當地的白人開始模仿這股下午茶的風潮。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他們從英國進口茶杯、茶匙、茶壺等物品,豐富了跨國貿易的品類。


“偉大的砂糖,完全征服了世界。”

透過砂糖,我們得以從一個細微的剖面重新瞭解歷史。小小的砂糖,將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它征服了無數人的味蕾,見證了全球貿易體系的發展,也記錄了西方興起過程中的陰影與罪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