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農村基層工作的“發力點”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人民的力量。民眾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能夠保障社會秩序的平穩運行和經濟建設的高質量發展。在中國,這樣的勢頭趨於常態化,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制度優勢和與時俱進的先進性,那麼,作為參與農村基層建設的生力軍,黨員幹部如何更好的擔當作為,挑起為民服務的重擔,不僅要將初心與使命作為精神加持,還要在行動上找準“發力點”。

校準“民意座標”,回應民生期盼。“民之所向、政之所往”,在基層,百姓對國家政策的落地施行往往給予更多關注和期盼,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農村逐漸成為了國家建設的主戰場: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整治、經濟建設發展等使得各項惠民政策不斷向農村湧現,部分百姓對政策不甚瞭解,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這時就需要基層幹部強化溝通意識,主動對接百姓,做好政策的“宣傳員”和“引導員”。通過主動下沉一線,將民意收入“囊中”,快速反饋百姓的感受和意見,這樣的做法不僅有利於“精準施策”還有利於發現機制改革中的癥結和痛點。因此,時刻校準“民意座標”,回應群眾關切民生期盼,是黨員幹部踐行為民服務宗的一項重要手段。

聚焦實時熱點,築牢“紅色防線”。在國家發展中,一切可預料和不可預料的狀況都是基層幹部時刻關注的熱點,正如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了每一個國人的心絃,此次抗擊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檢驗,基層網格化作用也在這一重要時刻凸顯。辛苦勞作了一年的基層幹部未待歇息就投入到了全民防控疫情的阻擊戰中,率先來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入戶排查,精準防控,盡心盡職為轄區人民築牢安全“紅色防線”,得到了人民群眾的一致稱讚。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此次疫情不僅見證了中國人的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災難面前挺立起不屈的精神脊樑,也讓基層幹部的形象更好地融入了百姓的心田。

營造良好氛圍,共建“和合家園”。國際社會風雲變幻,開放式媒體將多種思潮帶入百姓身邊,普通民眾缺少政策辨識度,往往將魚龍混雜的網絡新聞作為輿論關鍵,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失實報道引起的搶購口罩風、購藥潮、屯糧熱、一度讓百姓產生恐慌和焦慮感,因此適時的輿論引導,有助於遏制此種風潮,將百姓拉入“正軌道”。廣大基層幹部要及時吸納權威信息和科學指導意見,在輿論上斧正民眾意識偏差,用事實說話,做好群眾的“焦點訪談”。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群眾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綱領和路線方針政策的基礎工作,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和民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基層幹部務必講求實效,找準發力點,加大馬力開展工作,成為帶動和影響全局工作的“源動力”、“助推器”,助力國家發展穩步向前。(河北省平泉市楊樹嶺鎮人民政府 劉麗婭)


找準農村基層工作的“發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