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油價格創下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最近的國際油價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讓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從年初的65美元以上跌到了現在的31.48美元,3月底最低下探到22.76。

石油跌到比水便宜,第一個撐不住的竟然是美國?

如果產油國想掙錢,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減產,油價上漲,賺取暴利;另一種是增產,油價下跌,薄利多銷。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就是來調節這個的。

少幹活多掙錢,和多幹活多掙錢,你選哪個?廢話當然少幹活啊。

但問題是,得大家一起少幹活兒,總供給的油少了,油價才能上去

所以我們的終極能源戰略,不是石油獨立,不是煤炭立國,更不是頁岩油氣開發。


美國原油價格創下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最大單週跌幅

終極能源方案,是“特高壓電網+清潔能源+智能電網”。

清潔能源在技術的進步下,取代傳統能源只是時間問題,它不光包括現在有成熟方案的風能、水能,還包括將要實現突破的可燃冰,乃至中國的“人造太陽”。


過去的世界,是石油主宰地緣政治格局的世界。

哪裡是石油運輸的咽喉要道(比如馬六甲海峽),哪裡就是國家的生命線——用軍事力量把這兒一掐斷,途經的國家能源全都受限。

但在能源互聯網的時代,電網變成了新的生命線,如果建成,就會徹底改寫以往的世界能源格局,過去的戰略要衝、油氣重鎮,在未來的重要性只會越來越低。

時代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顛覆過去200年間形成的國際能源格局,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人類在未來40年裡要建設的基礎設施,將超過此前4000年的總和。

分隔全人類的國境線只有25萬公里,而全球基礎設施的全幅圖景中,有超過6400萬公里的高速公路、200萬公里的油氣管道、120萬公里的鐵路,75萬公里的海底電纜和41.5萬公里的220千伏以上的高壓線。

全球互聯互通的革命已經開啟,世界不再是國境線之間的拼圖,而是由基礎設施連成的全新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