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的堅持,給你一個愛讀書的寶寶

一歲的點點,每次都很享受跟媽媽一起讀書的日子,甚至是當媽媽讀書時,還會在旁邊手舞足蹈的表演。

媽媽講到,小象用自己長長的鼻子吸起一大盆水,給自己美美的洗了個澡,點點雙手撐地站起來,嘴裡嘟囔著“咚咚”,學著大象走路,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一歲的孩子就能跟媽媽一起讀繪本,還能模仿繪本,真是別人家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以後學習一定差不了,為什麼我們家不是呢?

15天的堅持,給你一個愛讀書的寶寶

小美兩歲了,可是從來坐不住,媽媽每次讀繪本的時候,爬上爬下完全沒在聽媽媽讀,彷彿這一切跟自己無關。

豆豆四歲了,每次給豆豆講繪本,他都會把書撕掉,氣的媽媽把書都收起來,心想,等你長大了再給你看。

你家是哪種娃呢?你又是哪種媽媽呢?

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愛看書,專家也說寶貝天生愛故事,可是為啥我家娃不這樣呢?

我也知道早期閱讀奠定了日後孩子學習能力的基石,可是他就是不來聽怎麼辦呢?

小美媽媽深知讀繪本是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成績將有直接的影響,因為繪本三歲之前的正面語言和豐富場景的輸入,會給孩子建立豐富的神經元,從而增加大腦處理數據的速度。

而大腦的處理速度將直接決定孩子的學業成績。

到底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彆著急,小鹿老師支支招。

15天的堅持,給你一個愛讀書的寶寶

小鹿老師陪伴了無數家庭踐行親子閱讀,耗時最長的一個媽媽,也僅僅用了15天就讓孩子愛上了閱讀,短的一週就成功了。

其實養成娃娃的閱讀習慣很簡單,只需三步走。

建立積極的大腦鏈接-開始行動-形成習慣

首先想法,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要讓他覺得這件事情好玩,通過玩耍建立對繪本的積極鏈接。

要達到每次看到繪本,孩子都會眉開眼笑,迫不及待的要玩。

有正向的大腦連接,就會有負面的,以下幾種會產生負面鏈接的行為一定要規避。

第一,要求孩子正襟危坐的讀繪本。

我們的後臺家長經常會有問,孩子愛撕書愛咬書,坐不住怎麼辦?

換位思考一下,闆闆正正的坐在位子上讀書舒服嗎?

你要求兩歲的寶寶端坐著聽你讀繪本,寶寶覺得不舒服,就會拒絕,就會覺得繪本不好,每一次遇到繪本,媽媽就讓我老實坐著。

“媽媽要求我坐在那裡不要動啊,這太累了,這個書不好,每次看到這個書都要坐在那裡,我才不要看書呢”

15天的堅持,給你一個愛讀書的寶寶

第二,寶寶不小心撕書後,訓斥寶寶。

孩子當小手的精細化發展不好時,會不小心撕書,這時不要責怪孩子,因為他的能力的確沒有達到。

當然當孩子刻意撕書,甚至覺得撕書好玩時,這時候要引導她共情。

“哎呀,寶寶,大象的尾巴被你撕掉了,他一定很疼吧,嗚嗚”

“小狗狗,是我們的好朋友啊,他本來要把秘密告訴你的,現在他被撕壞了,沒法分享秘密了,嗚嗚”

當然陪伴孩子讀書,繪本會不可避免地被翻壞,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因噎廢食,哪怕犧牲掉五本繪本,被寶寶撕壞,損失150塊,卻養成孩子愛閱讀的好習慣,其實不是也超值?

建立正向鏈接的做法是什麼呢?

第一,就把繪本擺在最顯眼的地方,比如我們家到處都是繪本,孩子處在這樣的環境中總會拿起來翻閱。

偶爾他拿出來要翻閱的時候就由他翻閱,在翻閱的時候你還可以在旁邊說,哇,這個人是爸爸,你看他手裡拿著維尼熊和你是一樣的唉,那你們倆有共同的好朋友呢。

哇,這個大象好可愛,臉紅了呢。

當然如果寶寶有繼續聽下去的衝動,那就繼續陪著他聽下去,如果沒有好,第1次的刺激就到此結束。

第二,對於寶寶撕書咬書扔書踩書等等統統不要批評,只是指出寶寶踩到小象了哦。

慢慢的,你越會發現孩子對繪本不再排斥,會經常性的去拿起繪本來,因為每次拿起繪本,媽媽都會說一些好玩的事情,而且總有探索不完的秘密等著她。

當孩子不排斥繪本後,就可以有意識的開始讀了。

15天的堅持,給你一個愛讀書的寶寶

家長一定要具有帶動的作用,以身作則,引導孩子發現繪本中的樂趣,孩子不在旁邊聽也沒事,每天爸爸媽媽都拿起繪本,在他旁邊大聲朗讀起來,還時不時的大聲模仿或者哈哈大笑,跟著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慢慢的孩子就會被你吸引過來。

如果坐在你面前,你還可以加入一些誇張的肢體語言,有意識的去學習一下繪本里動作表情,這時候孩子也會慢慢被你帶入故事情節。

也許第1次的時候他能夠在你旁邊聽一分鐘,下一次聽兩分鐘,再一次就能聽完整個繪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