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悠悠長江,浩浩東海。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的而立之年。30年來,浦東和駐區部隊一如既往地發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優良傳統,不斷鞏固和發展新形勢下軍政軍民緊密團結大好局面,堅持在服務大局中促進浦東開發開放,在全面發展中謀求軍隊和國防建設的新躍升,在創新開拓中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爭創雙擁模範城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2000年建政以來,浦東新區連續四屆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連續五次被命名為“上海市雙擁模範區”,軍地湧現了一大批雙擁模範(先進)集體和個人。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建

2015年以來,浦東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指示精神,堅持“區域化謀劃、全方位融合、項目式推進”,黨政軍民齊心合力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上海市雙擁模範區“六連冠”。


圍繞“五新目標”,把握新時代脈搏,形成符合中央要求、體現上海特點、具有浦東特色的創建新成果

浦東全面對標全國和上海市雙擁模範城創建標準和要求,紮實推進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建。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堅持黨建引領,形成具有浦東特“色”的雙擁新理念。這“紅、綠、藍”三色理念,形成了新時代浦東雙擁“新三篇”,彰顯了浦東以特“色”新理念推動富區強軍的生動實踐,為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建始終把準方向、不斷向前發展打牢了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一是依託樓宇黨建陣地,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建立“紅色課堂”、“空中雙擁”,向金領、白領等高知群體開展國防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二是倡議成立“紅色聯盟”,由工行浦東分行等6大銀行以及20多家單位首批加入,成為浦東為退役軍人創業就業服務的一支“生力軍”。三是在退役軍人創辦企業中建立“退役軍人之家”,開展創業就業培訓、政策宣講等服務工作,使之成為退役軍人的“溫馨港灣”和“心靈家園”。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形成“浦東英烈”“革命功臣”“雙擁模範”“軍休幹部”四大系列紅色故事,打造具有浦東特色的“紅色品牌”。2017年開展“尋找軍功章裡的故事”、2018年開展講好“浦東雙擁(英烈、軍休)故事”、2019年開展講好“浦東紅色故事”三項活動,浦東紅色故事“六進”(進機關、進街鎮、進學校、進企事業、進軍營、進樓宇)宣講活動開展100餘場,贈閱浦東“紅色地圖”“紅色書籍”數千冊,受眾軍民1.5萬餘人次。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藉助融媒體開闢雙擁中國網“浦東雙擁”宣傳專窗,在全市首家建立“浦東雙擁”、“浦東長城苑”微信公眾號、在“喜馬拉雅”開設“空中紅色電臺”、上線手機APP“紅色大課堂”。“線上”、“線下”互動輝映。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利用浦東各大

地標商圈的大型LED廣告屏,滾動播放國防和雙擁宣傳廣告、標語;在全市率先利用地鐵站,如世紀大道、世博大道、張江科創城等重要樞紐站點,設置雙擁模範創建城公益宣傳廣告。

積極參加和精心組織由全國雙擁辦舉辦的《黨政軍領導話雙擁》等專題高端採訪、“全國雙擁模範創建成果展”等大型宣傳活動。

劃分“五大板塊”,實施“區域化謀劃”,形成因地制宜、精準指導、特色鮮明的雙擁工作新面貌

根據浦東區域大、資源多、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分佈不一的區情區況,以《浦東新區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建規劃》為藍圖,抓好東、西、南、北、中“五大板塊”雙擁工作的謀篇佈局,因地制宜開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雙擁創建活動。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東部區域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依託張聞天、宋慶齡、黃炎培等名人故居、川沙烈士陵園等一大批浦東當地的“紅色資源”,追尋紅色記憶,深耕這片紅色熱土,以紅色文化引領雙擁創建。


西部區域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小陸家嘴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依託樓宇黨建優勢,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創設“紅色課堂”、“空中雙擁”,宣講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紅色資源在250餘個樓宇、280餘個黨支部、9000餘名黨員、50餘萬人金領、白領中活起來、動起來,深化紅色基因在高知群體中的傳承作用,創新發展特大城市國防教育新樣式。


南部區域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臨港泥城有“浦東小延安”之稱,1930年發生了聞名全國的泥城暴動,建立了浦東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載入中國共產黨黨史;打響了浦東抗日第一槍,開闢了第一個抗日革命根據地。以黨的優良傳統引領浦東軍民積極投身臨港新片區的建設。


北部區域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高橋地區曾是解放上海戰役的主戰場。依託駐軍密集、軍種齊全、新移防換防部隊多的特點,軍地合力開展“雙擁在基層”和社會化擁軍等活動,鞏固軍政軍民團結,促進軍地和諧發展。


中部區域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以浦東行政辦公中心為原點,依託浦東的高科技和人才優勢,以“雙擁共建”為載體,創建武警巡邏車“移動雙擁”、設立武警“城市信息員”,實施城市運行管理和武警執勤處突融合指揮新機制,實現雙擁工作向支撐部隊作戰拓展,向城市共建共治延伸,積極探索國際大都市社會治理新模式。

完善“五共機制”,實施“全方位融合”,形成軍地協作、優勢互補、齊心合力的雙擁新氣象


軍民“三同”

浦東新區依託軍民“三同”平臺,成功開展了2010年“世博雙擁”,以全市第一的優秀成績被全國雙擁辦、解放軍總政治部、民政部命名錶彰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軍地“五共”

2015年以來,浦東致力打造軍民“三同”升級版,統籌兼顧軍地雙方需求和協調發展,持續探索軍地“五共”新機制,為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有力保證。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落實“五有舉措”,實施“項目式推進”,形成目標明確、責任到人、持續發展的雙擁新局面

浦東圍繞部隊“前方、前線、前沿”,緊盯官兵“急需、急盼、急用”

,以“五個有”的有力措施,服務部隊備戰打贏,幫助部隊解決實際困難,軍地合力推進改革強軍。

聚焦支持改革強軍“四個一”目標精準發力。突出“提升部隊戰鬥力、實兵作戰部隊、基層一線官兵”一個原則。抓住“向科技強軍、人才領軍、文化興軍全方位覆蓋”一個重點。對接解決“後路、後院、後代”一個需求。明確“由平時服務向戰時支前轉型”一個方向。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浦東建立“主管部門管一面、成員單位管一條、街道(鎮)管一塊、村(居)委管一點”的“四管”雙擁工作網絡。形成區四套班子領導重大節日走訪慰問、軍事日、軍營日、軍地聯席會議、專題議軍(議警)會議、軍地合署辦公等多層次溝通協調機制。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制定出臺《2016-2018年浦東新區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建規劃》、《浦東新區新一輪雙擁模範城創建規劃推進實施責任清單》等文件,有效推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1+1+1+7+28”整體規劃的落地落實。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構建“區-街鎮-居村”三級聯動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落實“普惠”加“優待”,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落實軍休幹部政治、生活“兩個”待遇。退役士兵安置和權益保障督查工作做到

“四個到位”,即領導重視到位、思想認識到位、政策落實到位、作用發揮到位。


上海市浦東新區開放30年,軍地攜手共築中國夢、強軍夢

注重“平時”“評時”,在全市率先實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運行情況綜合評估;開展新一輪雙擁模範創建工作中期調研;制定《浦東新區雙擁模範城創建評選命名管理工作實施辦法》等規範性文件,推動雙擁創建規範化、標準化、科學化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