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雙標”時,我們在談什麼?

當我們在談“雙標”時,我們在談什麼?

01

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雙標”

什麼叫雙標?雙標就是雙重標準,用不同的標尺來衡量同一物品(或事件)。常常表現為心口不一,自相矛盾

上次和朋友們聊到這個話題,女友小A忙不迭地反駁我:我是做管理的,一視同仁是管理人員的基本素養,所以我絕對不會!

說這些話時,這位小姐姐的雙眼裡閃著自信的光,然而,真的是這樣麼?

我沒有反駁她,而是岔開話題聊別的。

相熟的女人們湊在一起,不是聊時尚,就是聊孩子,當然也少不了男人。而聊起男人,各種吐槽便像潮水般湧出,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

男人啊,始終是女人們關注的焦點。

在大家紛紛傷感:吳彥祖的髮際線、劉謙的表演型人格、鹿晗的單薄、吳秀波人設崩塌……時,我冷不丁地拋出另一個話題:姐妹們,如果你是男人,你會如何?一生一世一雙人還是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小A最先接話:“我要是男人,當然玩個夠本,天降播種大任啊!你、你、還有你一個都不能少,統統收編!”

小B細聲細語的接話:“嗯,我要是個男的,眠花宿柳,必須噠。”

欸,有意思了。

於是我繼續問:“作為女性,我們這麼想,如果我們的老公也這麼想,並且這麼做了,你們會怎麼看?”

小A不加思索脫口而出:“擦,他敢亂搞!老孃一巴掌“呼”死他!”

小B跟著說:“給他十個膽,看他敢不敢??”(此處應有叉腰)

請相信,這不是雙標,絕對不是,絕對不是,絕對不是……

當我們在談“雙標”時,我們在談什麼?

02

有人把“雙標”歸類於貶義詞,急於和“雙標”撇清關係,其實不然,生活中“雙標”是常態,特定情況下雙標呈現出貶義,更多時候它是中性詞。

舉個例子:

有位老太太和鄰居聊天。

提到剛過門的媳婦,老太太眉頭一皺:“我那媳婦,每天睡到日上三竿,不上班在家啥活也不幹,真懶!”

鄰居接著問:“你那剛嫁人的女兒,現在過得怎麼樣呢?”

談到女兒,老太太馬上樂了:“我女兒每天睡到自然醒,不用上班,而且啥家務也不用做,我那女婿由著她,嫁得可真不賴!”

這樣的對話,你是否覺得很熟悉?

生活中,老師對學生,家長對兒女,領導對員工等等各種社會關係,無法完全避免主觀因素,你和我只能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當有問題發生,左右處理結果的,除了問題本身,還有很多難以權衡的因素,雙標是常態。

例子中的老太太意識不到自己“雙標”,但在某些情況下,就算我們意識到“雙標”,依然會選擇“雙標”。

比如,某季《奇葩說》的辯題是:假如能看到別人的“死亡時間”,該不該告訴他們?

大家普遍接受的結論是:如果對方知道我的死亡日期,我們都希望他告訴我;但是如果我知道他的死亡日期,我們多半選擇不告訴對方。

這個結論明顯雙標,而假如我們真的面對此類情況,多數人如是選擇。

行文至此,讀者可能想問:“雙標是常態避無可避,那我們為什麼討論雙標?討論雙標有什麼意義?”

當我們在談“雙標”時,我們在談什麼?

03

關於“自私”,作家風煢子曾說:自私是人之常態,譴責對方的自私是浪費時間,我們必須承認自己也自私。真正無私的人能夠接受所有的自私,其實我們都不能。

雙標,亦是同理。

“雙標”無關學歷,無關性別,無關年齡,它與生俱來,是人性的一部分,是你我的一部分。

只有當你真正看到它,完全接納它時,你看到的自己,看到的他人,才是真實的,有靈魂的,飽滿的。

當你充分了解自己,你才能深層次地理解他人,你憎惡或喜愛的人,才是真正是那個人,而不是你想象中的那個她(他)。

當你充分了解自己,你才能轉換的視角和格局,面對友情,愛情以及世間萬象時,不再只停留在道德批判,不再過於糾結是非曲直,因為你知道那是“人”的一部分。

當你真正瞭解你自己,你才能隨時覺知、調整並優化自己的言行,以更通達的方式處世,最終更大程度地接近幸福。

當我們在談“雙標”時,我們在談什麼?

歡迎關注 ,分享成長、心理、情感乾貨,每個文字都有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