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簡敘

區塊鏈(Block Chain),是源自於比特幣(Bitcoin)的一種互聯網技術,比特幣以區塊(Block)記錄交易,通過加密算法不斷“碰撞”來產生符合系統規則的密鑰,通過密鑰+時間戳來鏈接一個個區塊,構成比特幣網絡,比特幣的核心就是區塊+鏈,而區塊鏈是人們從比特幣網絡中發現其可廣泛應用於多種需要達成可確信交易(事務)的場景價值,區塊鏈的“算法+共識+公開賬本”代替人為確信措施,不需要中間人,即可達成可信任的交易,這將對傳統的基於印章、簽名、票據等低效且真假難辨的確信方式帶來本質的變革,改變人類數千年來的傳統的交易模式,應用前景可以說是巨大而深遠,因而引發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與應用實踐熱潮。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比特幣不等同於區塊鏈,比特幣可以理解為區塊鏈的原型,比特幣是中本聰創立的一個不依賴第三方的點對點電子現金交易系統,隨著區塊鏈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發現重視,比特幣作為區塊鏈之母,作為區塊鏈最大規模的一個公有鏈實踐系統,成為大眾追捧的熱點,比特幣從2010年0.008美元的公允幣值,在2017年12月17日,推升到歷史最高價格,單枚比特幣高達兩萬美元,總市值近四千億美元,不到十年時間,暴漲百萬倍,引發無數人狂熱追捧。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比特幣2016年-2018年走勢圖

比特幣作為最大規模的一個區塊鏈實際應用,德國,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先後確認了其合法地位,自然已經是具備了其巨大價值,而且隨著區塊鏈越來越深入廣泛的應用,比特幣自然也會得到更深入的應用,但是考慮到諸多技術與市場方面因素,對普通大眾來講,比特幣仍然是高風險項目。首先,比特幣由於其去中心化不依賴任何第三方的系統設計,必然挑戰傳統中心化模式的信用、權力、與利益,所以,短期看,比特幣是不可能得到大多數官方的承認,難以成為主流貨幣,而從技術上講,比特幣的工作量證明機制,導致的併發交易太低(平均每秒七筆),交易費用高、確認時間長、數據量大等問題(比特幣社區也曾因技術問題而產生分裂)都有待解決,從自身系統上講,比特幣網絡都還處於應用初期,很多技術與應用問題還有待研究解決。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比特幣全球合法性分佈國家圖示(2018年數據)

比特幣這樣一個不成熟的系統,是很難去衡量其價值的,或者說其價值是很不穩定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在2010年也因為不認同比特幣開展實際的交易而選擇了銷聲匿跡,曾經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於2013年4月提現困難,2014年破產並宣佈丟失85萬枚比特幣;同時比特幣價格波動也很容易受新聞事件、政策法規、大眾情緒影響而暴漲暴跌,投機性比較重,風險是比較高的,所以確實是不適合大眾作為投資品去參與;而各類激增的代幣,除了個別少數開創性的ICO,更多的是魚目混珠,真假難辨,不一而足。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比特幣雖然還不成熟,價值不穩定,波動極大,但從比特幣網絡引申出來的區塊鏈卻是一個開創性的技術與思想,區塊鏈最大的價值在於其革命性地開創了一個“機器信任”的模式!

簡單來講,區塊鏈通過去中心化網絡、加密算法、共識機制、分佈式賬本等多種技術達成“機器信任”,不依賴第三方,即使交易雙方從不相識,也可以通過區塊鏈進行真實可靠的交易。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區塊鏈整個網絡基於P2P對等網絡模式,沒有中心化的節點,單個節點既是服務器,也是客戶端,任意節點是對等關係,任一節點的損壞或者失去不會影響整個系統正常運行。區塊鏈系統中每一個節點都有交易驗證、數據存儲,記錄的功能,所有節點都存儲一份完整的公開賬本,並隨時與系統保持通信更新,確保賬本的可靠完整。其基於單向加密算法及區塊鏈接,通過工作量證明(POW)等機制確保攻擊系統的成本遠大於收益,從而杜絕試圖攻擊篡改數據的企圖,確保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所有這些“算法+共識機制+公開賬本”的設計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中運行,實現了數據的真實可靠,交易雙方無需信任關係即可真實可靠地交易,革命性地改變了人類數千年來的人為確信模式。

區塊鏈,基於機器信任,開啟“價值互聯網”大門

人類數千年來,自從有了物品交換,交易就開始了,一切生產活動都圍繞著交易而進行,為了確保交易的真實可靠,我們發明創造了簽名、印章、票據、合同、賬本、公證、審計等確信措施,並且制定法律法規來保障交易的可靠執行,這些措施大幅度提高了交易的效率與效益,也促進了經濟的巨大發展,但是,所有這些措施,同時極大地加劇了交易的成本,數據量巨大,手續繁瑣,並且也難以杜絕虛假交易的發生,而信息互聯網的時代,信息爆炸的同時,虛假信息也同樣在爆炸式增長,一系列藉助於互聯網的虛假信息、虛假交易也應運而生,網絡詐騙手段翻新,層出不窮。

信息互聯網還在不斷增長髮展,由於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工作都已經與網絡密不可分,因此,整個社會迫切需要一個“真實可靠”的信息互聯網,這就產生了對“可信任”互聯網的需求,而比特幣正好為人們打開了一個窗口,讓人們看到了一個不依賴第三方,依靠算法+共識機制+公共賬本”的系統,用“機器信任”代替“人為確信”,為人們提供一種不受人為因素影響的數據存儲與交易方式,因此,人們發現了互聯網未來的一個巨大的發展方向,從“信息互聯網”升級過渡到“價值互聯網”。

信息互聯網主要是進行“信息”的連接加工傳遞,僅僅基於“信息”,過去二十年,信息互聯網成為這個世界發展最大的推動力量,而區塊鏈技術,基於機器信任,任何兩個點對點的個體,不要任何第三方,即可自行交易完成“價值”的傳遞,這將把傳統的“信息互聯網”升級到“價值互聯網”,同時承載“信息”與“價值”的新一代互聯網,將極大地刺激生產關係的變革升級、跨越,這其中蘊涵的價值是今天難以估量,難以想象的。

結語

區塊鏈,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基於機器信任的“價值互聯網”窗口,以機器智能去除人類個體或組織貪婪之惡,堪稱人類“夢想之光”!但區塊鏈技術還在不斷完善發展之中,我們今天僅僅是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們看到了一個新世界的美好,但新世界不是短期可以建成,還有諸多技術問題、商業模式、社會應用問題有待研究探索,歡迎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學習!

區塊鏈技術白話

區塊鏈設計的技術對專業IT技術人員來講,也不算簡單,為什麼區塊鏈可以實現不可篡改,P2P去中心化如何保證數據完整可靠,加密算法如何實現,分佈式數據庫的結構等,本文將以大眾化易理解的語言來闡述。

區塊鏈的歷史演進

1982年,大衛·喬姆發佈了一篇“盲簽名”的開創性論文,並在90年代初發布了數字貨幣eCash,這是第一個真正應用的數字貨幣,90年代微軟甚至考慮過將其納入Windows操作系統中,eCash距今已經37年。數字貨幣及區塊鏈的思想,其實很多年前就開始有研究探索,本文試圖從早期的探索到近期的蓬勃發展,為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理解區塊鏈的思想,從歷史中去尋找人類社會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規律。

區塊鏈與數字貨幣

區塊鏈,掀開了數字貨幣的大幕,主要國家央行對數字貨幣均表示濃厚興趣,那麼數字貨幣等於區塊鏈嗎?數字貨幣與區塊鏈、與比特幣的區別?我國央行吹風的數字貨幣DECP會取代微信支付寶嗎?

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中心化,是人類過去數千年來逐步形成的一種固化結構模式,中心化有效地實現了社會與經濟的管理,並推動了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但中心化也存在較為明顯的弊端,比如容易固化,缺乏靈活性,效率低,而去中心化,為什麼互聯網時代會催生出去中心化的概念與趨勢,究竟什麼是去中心化?,為什麼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會帶來什麼?去中心化與中心化是什麼關係?是相融還是相背?去中心化會取代中心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