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把時鐘倒撥回一年前,只需迴轉730圈。365天前,新區的初生時刻:杭州市召開推進錢塘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中國共產黨杭州錢塘新區工作委員會”“杭州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兩塊牌子正式落定。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下沙)=錢塘新區!肩負著承載著產業轉型升級、打造經濟新“增長極”的歷史使命,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正式吹響。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整合,歷史必然

   一脈錢塘水穿域而過,杭經開和大江東分立南北兩岸,70年前,杭州人民戰天鬥地、肩挑手扛,圍出了大江東和下沙數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了“人類造地史上的奇蹟”。幅員遼闊的灘塗地,不斷“冒尖”的寫字樓和工廠,兩岸呈現相同的發展場景。

   兩個區域的整合從何時開始?最早出自2019年1月10日召開的杭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會上明確提出,杭州主城區要完成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整合,條件成熟後爭創國家級新區。在隨後召開的杭州兩會上,也提到為主城區功能平臺“個性定製”的“東整、南啟、西優、北建、中塑”五個目標要求。其中的“東整”,就是要完成大江東產業集聚區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整合。

   千呼萬喚使出來。2019年4月4日,省政府發佈關於同意設立杭州錢塘新區的批覆——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整合,以一個全新的身份——“錢塘新區”,登上歷史舞臺。

   為什麼要整合?兩區地理空間相鄰,有相似的產業結構,更具有疊加落實諸多國家戰略的特性。同時,也有現實所需,一方面經開區受土地要素等制約,發展空間已接近“天花板”,另一方面,集聚區城市功能、產業競爭力和區域主導能力相對較弱,僅靠“一己之力”難以短時有效破解。

   “30年前,無論是下沙還是大江東,產業基礎幾乎為零。”憑著拓荒精神,下沙開啟蛻變:1993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國家級開發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如今,杭州經開區已累計引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餘家外資企業,集聚190家年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形成了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優勢主導產業。2018年末,杭州經開區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中位列全國第9,也是全省唯一一個擠進全國“十強”的經開區。

   相比杭州經開區,9歲的大江東年輕很多。2010年9月,經省政府批覆同意,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成立;2012年10月,大江東正式掛牌,下轄江東、臨江和前進3大功能區,託管5個街道;2015年1月1日,大江東正式實體化運作。建立伊始,大江東就確立了“大企業”“大產業”“大格局”的目標,截至目前已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企500強項目64個,規上工業企業28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0家,集聚長安福特、西子航空、格力、吉利等一批知名企業,形成了以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經過多年發展,大江東與杭州經開區各自面臨“成長的煩惱”。杭經開發展腹地受限,大江東基礎設施難以跟上快速發展的步伐。“兩區整合後,能更好地優化產業資源配置,對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功能具有關鍵作用。”專業人士認為,錢塘新區的建立,將大大加速大江東與杭州經開區的融合,兩岸人的多年夙願將加速化為現實。

   新生,天時地利人和

   兩區整合、成立新區,得天時、匯地利、聚人和,不僅補齊了各自短板,而且放大了集合效應,形成了許多新優勢。錢塘新區位於滬杭與杭甬兩條經濟帶交匯地,是我省大灣區的核心區,也是杭州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規劃面積531平方公里,平疇沃野、一馬平川。未來發展擁有無限想象空間。

   在發展目標是,到2022年,錢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力爭進入國家級新區前10位。新區要扛起新使命,突出高水平、高質量,體現戰略性、前瞻性、標誌性,增強創造力、競爭力、影響力,著力打造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全省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臺、杭州灣數字經濟與高端製造融合創新發展示範區。

   明確了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產業競爭力和集聚度明顯提升,生產總值比2018年翻一番,力爭突破2000億元。第二步,到2035年,先進製造業與數字經濟融合程度全國一流,新區製造業增加值相當於杭州其他區域的總和,再造一個杭州製造業,生產總值比2018年翻三番,力爭突破8000億元大關,實現高水平的基本現代化。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100年,經濟指標躋身國家級新區第一方陣,主要產業競爭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化新區。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今年是錢塘新區成立的元年。新區嚴格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和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臺的部署,在順利完成體制整合基礎上,謀定實施了戰略規劃、產業規劃和綜合交通等規劃,制定出臺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新制造業計劃和“1+4+X”產業新政,全面深化“14+2+N”區校合作。航空航天、生物醫藥兩大產業入選省“萬畝千億”培育名單,杭州綜合保稅區通過海關總署驗收;引進積海、華瑞航空等“152”工程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15個,總投資達768億元;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13個、竣工投產10個、總投資533億元,完成了“一年打基礎”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