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驛鎮“點、線、面、體” 四維工作法全方位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今年來,通安驛鎮著眼全鎮範圍內無垃圾目標,兼顧“面子”和“裡子”, 運用“點、線、面、體”四維工作法,全方位推進全域無垃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行動,確保轄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點上能落實”“線上有成效”“面上可提升”“體上見長效”。

點上徹底清理強落實。先後組織公益性崗位人員、農村道路養護管理員及廣大幹部群眾1561人(次),調運裝載機、垃圾清運車、三輪車等垃圾清運裝備116臺(次),重點對轄區內常年積存在溝渠、田間、橋洞、道邊的地膜、柴草、殘垣斷壁等廢棄物進行集中清理、徹底清除。同時,對新鎮區、塬邊路口、水渠兩側、學校門口、廣場、鎮村結合部等重點部位環境衛生進行專項整治,鎮區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基本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多點開花的良好局面。目前,共清除生活垃圾700餘噸,建築垃圾50餘噸,農業生產垃圾20餘噸;非正規垃圾堆放點35個;清掃路段50餘公里。

通安驛鎮“點、線、面、體” 四維工作法全方位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線上每日保持有成效。以209省道主幹線、G30天定高速公路、隴海線及各通村通社主要道路和大咸河通安驛段、域內各村經流河(溝)為重點,集中力量對道路兩側亂搭亂建、亂堆亂放和佔道經營進行拆除清理;對非公路標誌、標牌及宣傳標語進行清除,對各種形式的佔用道路、橋樑、公共綠地等行為進行重點清理整頓,對河道內傾倒垃圾、亂挖亂採和非法開墾河床種地的行為進行重點管控治理。同時,按照鎮、村、社三級網格化管理機制,責任到人、區域到人,每日由專人定時清理保持,確保全鎮人居環境整治有動作、有成效。今年來已拆除非公路標誌標牌20餘塊、違章建築2處,整頓道路非法佔用行為10餘處,疏通道路邊溝涵洞5除,清除河道及周邊垃圾15餘噸,清理主幹道路沿線可視範圍內垃圾20噸,栽植綠植3500多棵、綠化道路40公里。

通安驛鎮“點、線、面、體” 四維工作法全方位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面上定期清運抓提升。以公路、鐵路、河道及村社道路沿線為基礎,延伸工作線、擴大覆蓋面,定期開展以清理街道邊、道路邊、河道邊、村莊邊、沿山邊、 農田邊等“六邊”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柴草、建築垃圾為主的環境衛生專項治理行動,通過明確劃分各村組地段,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積極動員群眾參與,進一步加強對村莊社區、房前屋後、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公(鐵)路國道、河道水域沿線環境衛生問題的排查整治,徹底消除垃圾死角和盲點,徹底清理整治生活生產及建築垃圾堆積點、簡易填埋點,確保環境整治不留真空地帶,不搞形式主義。目前,已開展專項治理行動15次,清除生活垃圾300餘噸,建築垃圾40餘噸;清理垃圾箱24個、垃圾臺13個,非正規垃圾堆放點23個;參與幹部群眾2480人(次),其中黨員先鋒隊1010人(次),志願者220人(次),群眾1250人(次)。

通安驛鎮“點、線、面、體” 四維工作法全方位推進人居環境整治


體上全面維護謀長效。結合全鎮民俗風氣、道路交通、環境現狀等區域實際和經濟發展現狀,創新推出鎮區主幹道及垃圾分類清運,垃圾清掃清運外包,各村劃分垃圾清理網格、村組實行網格化分包並負責村內垃圾集中清運的網格化管理機制;對亂倒垃圾、違規亂建、亂挖亂採、碾場曬糧等行為以參與具體的治理工作代替相應處罰的以工代罰機制;在環境治理工作中群眾每義務出工1天累積1分,或者義務出資支持環境工作,按出資量積分,年終評選縣、鎮級文明戶,縣、鎮級優先共產黨員時優先考慮,在村社幹部推薦使用上優先考慮的積分累計機制;每週對各村垃圾治理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和排位,並在全鎮進行一週一通報的督查考核機制;倡議和發動群眾每月每人義務投資1元錢用於環境治理工作,喚醒群眾參與全域無垃圾治理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的人均1元錢投入機制

等五項長效機制,全鎮上下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治理、人人有責的人居環境整治生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