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三個場景看人們的心理負擔有多重

1、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三個孩子去岳父線家走親戚,並且帶來了很多禮物。但是走到村口,被老爸老媽擋住了,另外的村民更是象躲避瘟神一樣讓他們趕緊離開。老爸老媽用長竹竿把紅包掛在上面遞給孩子們,再把禮物用竹竿挑過來。

目前為嚴防疫情傳播,很多村口道路都被封閉,這無疑更加加重了民眾的恐慌。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2、疫情的出現,讓的士司機和滴滴車司機產生焦慮。在很多並未封城的地方,的士面對客人一般也不敢接客,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接的這位乘客是不是是攜帶了病毒。而在湖北、湖南、廣東、浙江,這種情況更加突出。

3、無論你是在進行自我隔離,還是沒有被隔離,現在人流量急劇下降,各種市場、娛樂場所關閉,就是你未被隔離,也是百無聊奈。而那些正在隔離的人,特別是在出租屋裡的人,往往空間狹小,加上生活用品短缺,實在是度日如年。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疫情下常見的四種心理反應

1、 過度擔憂

有的人警覺性增高,把大部份的精力都放在疫情上,對疫情資訊,盲信盲聽,草木皆兵;有的人總擔心自己以及家人也會染病,如驚弓之鳥般,不知所措;有的人悲觀、消極,無奈,每天擔憂疫情加重,不知何晶是完結,看不到未來;等等。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2、焦慮、恐懼

也就是對未來不擔憂,有的人甚至是提心吊膽;有的人悲傷、難過,易傷感、易流淚。有的被隔離的人,感到孤獨、無助、無奈、苦悶、憂傷;有的人把情緒發洩在他人身上,因此容易產生憤怒。有的患病得不到及時診治、出行受到限制、求助得不到回應,會遷怒他人。有的人在看到別人遭遇不幸時幸災樂禍、沾沾自喜。

3、 出現強迫症狀

有的人反覆測量體溫,反覆諮詢跟疫情有關的問題,有的人甚至反覆洗手,出現潔癖,有的人反覆就醫。有的人因擔憂而拒絕社交,變得沉默寡言。有的人無所事事,只能玩遊戲或者沉迷於網絡、遊戲。有的人憤怒的情緒不能自控制,做出一些攻擊、破壞性的行為等。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4、心因性身體不適

有的人因擔憂而產生心慌、胸悶、氣促、氣短、頭暈、頭痛、尿頻、怕冷、渾身乏力等。這些症狀通常遊走不定、難以確定並且言語無法說清。其實這是心理反應引起的身體不適。有的人入睡困難、易醒、多夢、早醒;食慾不振,胃脹,有的人甚至便秘;有的人體能下降,疲乏、無力;有的人則專注力下降;也有的人甚至性慾也下降等。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教你八招應對新冠病毒疫情下的心理應急反應

一、 正確認知情緒反應

恐懼、焦慮、憤怒、無助都是與生俱來的應激反應模式,是人的本能。具體來說,如果人類沒有恐懼,人類就無法保證自身的安全。人類如果沒有焦慮,就不會盡全力去解決問題。人類如果沒有憤怒,心裡的壓力無法發洩。人類如果沒有無助,就不會有團體的產生,更不會出現社會。因此,恐懼、焦慮、憤怒、無助,都是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

只是過度的反應,就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二、相信科學,信任政府

無知是人類的最大的敵人。雖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非常嚴重。但是我們國家以及全世界都在應用最科學先進的技術進行分析並且控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掌握了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如果你不們科學,盲目恐懼,甚至聽信謠言,自我恐嚇,只能對自己不利。

何況如今全世界只有中國各級才有如此迅速的行動力,而且舉全國之力在控制疫情,我們要相信政府一事實上能幫助我們度過難關。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三、停止謠言,增加自信。

通常來說,具有以下特徵的信息,通常可信度不高:①無日期、無出處、無作者;②結論過於武斷,把複雜問題簡單化;③缺乏真憑實據,純屬個人觀點;④出於推銷產品,為某些利益集團站臺;⑤用詞煽情、誇張,情感成分多於理性的內容。

當你面對某此信息無法一時辨別真假的時候,還可以藉助其他來源的信息來驗證該信息的真假。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四、 我命由天更由我

儘管新型肺炎是一種全新的疾病,但隨著醫學專家對這個疾病的深入研究,不斷更新了對這個疾病的認識。

面對這個全社會都在面對的疫情,我們要有二種準備:

1、相信自己,做好防控。

學習相關的科普知識,做好自我防控。如果感染了,一定要及時醫治,不要驚慌。

2、相信老天,吉人吉相。

天災天禍自古有之。我們除了做好自己能做的,另一方面要明白,老天會保佑你的。把不可為的、不能做的,交給“老天”。“聽天命”、“順其自然”,也許更是一種豁達的態度。如果不能做到這樣,只會徒增自己的心理負擔,帶來許多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五、尋找恐懼、焦慮的源頭

雖然引起我們恐懼、焦慮的事件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但是真正的源頭往往不是這裡,而是你的神經系統裡的應對模式,也就是人生程序。

心理學普遍認為,人的行為、思維模式,來源於人的成長經歷。而心力學專家更認為,人的性格特徵、思維模式、行為行動,均是人們在胎兒期、嬰兒期、兒童期、產生期、青春期大約20年的時間,因家庭環境、成長經歷而形成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人生程序。正是人生在前20年裡編寫安裝了這些人生程序,才讓人在成年後的80年裡,面對事物時往往會執行這套人生程序。

因此,你之所以對疫情產生過度的恐懼、焦慮,甚至崩潰,極大的可能是源於你在胎兒期、嬰兒期、兒童期、產生期、青春期裡經歷過某此事件,讓你的神經裡記憶下了這些恐懼、焦慮的因子。

請你閉目安靜,問自己一個問題:在我人生的前20年裡,到底有哪些事讓我覺得恐懼、憤怒?

那麼就會有一些你不曾記憶起的甚至你認為已經無所謂的事件浮現出來。然後反覆地問這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的事件浮現。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六、渲洩情緒

如果找到了事件的源頭,那麼你就可以渲洩情緒。

1、傾訴:向自己信任的親朋好友或者專業的諮詢師傾吐自己內心的不快;

2、發洩:對當初發生的事件中的當事人不停地喊出“我恐懼、我害怕、我恨你”等,直到心裡的情緒發洩完。

3、疏導:請找專業人士進行情緒疏導。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七、制定新年計劃

想想你今年的人生規劃,然後利用這個機會,好好重新規劃一下新年的計劃。這個計劃要求目標清晰,具體可行。

制訂新年計劃有一個層級:先確定自己的人生願望,然後再圍繞這個願望,具體地分析如何實現這個願望。再把這個實現願望的過程與時間表列出來。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八、學習充電

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比如聽一些節奏比較歡快、勵志的音樂,或者適度的遊戲,或者看一些電影電視),圍繞你的新年計劃進行學習充電。

最後祝願你和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加油,打贏這場新型冠狀美素疫情戰!


掌握了認知、信任、自信、追源、渲洩、充電,面對疫情你不再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