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獎競賽片《阿拉姜色》:人性的大愛無關民族宗教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競賽單元共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一部是呂樂導演的《找到你》,一部是松太加導演的《阿拉姜色》。6月23日,《阿拉姜色》舉行首映禮,導演松太加攜主演容中爾甲、尼瑪宋頌,製片人廖希、監製杜慶春出席與觀眾交流。

金爵奖竞赛片《阿拉姜色》:人性的大爱无关民族宗教

作為近年來關注度極高的新生代藏族導演,松太加曾以《太陽總在左邊》《河》兩次提名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而見面會現場,也有“鐵桿影迷”在提問環節專門詢問《河》的小演員央金拉姆的近況。

《阿拉姜色》講述了年輕的母親患病,丈夫與兒子陪她踏上了為前夫盡遺願的拉薩之旅,以生死標識的兩段旅程,人物的情感與態度發生著細微的變化,神聖而又沉重的漫長路途中,面對重病妻子的秘密和陌生男孩的闖入,容中爾甲所飾演的男人困惑複雜的心境與藏區一路的風景交相滲透。製片人將其形容為一部“公路片”,三個月時間跨越了三個省份的朝聖路,對於一部小成本電影來說困難重重。

金爵奖竞赛片《阿拉姜色》:人性的大爱无关民族宗教

“阿拉姜色”是嘉絨藏區的民歌,意為“乾了這杯美酒”,導演松太加介紹,故事的緣起來自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而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是希望傳遞一種大愛,超越地域和宗教,“愛的誠信,愛的包容和愛的擔當。”

藏族歌手容中爾甲首次接觸電影,表示拍攝過程中充滿新鮮感,也收穫了觀眾的好評。此次電影中同樣有兒童演員的出色表演,松太加說,“總有人問我怎麼那麼會導小孩,其實我也沒什麼訣竅,這次這個小演員也是我見到他第一眼的直覺就認定了,連戲都沒讓他試就帶他進組了。”

金爵奖竞赛片《阿拉姜色》:人性的大爱无关民族宗教

近年來,藏語電影逐漸走進觀眾視野,萬瑪才旦的《塔洛》,張楊的《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都獲得了文藝片愛好者的關注。松太加感慨,過去的確沒有想過藏語電影可以有這麼廣泛的觀眾,“過去有內蒙古電影製片廠、新疆電影製片廠拍一些民族電影,但也都是用漢語拍。萬瑪才旦以後藏語電影才慢慢多了起來。以前西藏好像只有我和萬瑪才旦兩個人拍電影,但現在,在藏區有非常多喜歡電影的年輕人都開始做電影,全國各地影視專業也能看到來自西藏的學生。”

據導演透露,《阿拉姜色》之後也有上映的計劃,松太加說,“市場是一個逐漸培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