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清華北大,是我國最頂級的2所大學。有一句話流傳很廣,半數英才聚清華,清華英才在姚班,清華姚班確實彙集了大部分天才。但在數學方面,頂尖的天才人物大部分卻在北大。

北大數院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裡,人才是最不稀奇的,幾乎每個都是,這裡更聚集了無數天才,其中最出色的無疑是黃金一代4位頂尖學者,他們幾乎代表了國內數學界的最高水平,他們在數學界獲獎無數,離數學界皇冠菲爾茨獎也僅一步之遙。他們就是惲之瑋、張偉、許晨陽和劉若川。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l 張偉

1981年出生在四川,2000年被成都7中保送至北大數學系,2004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09年獲得博士學位。

29歲獲得拉馬奴金獎,16年獲得晨興數學獎,該獎項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張偉在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並在2017年開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l 惲之瑋

1982年出生在江蘇常州,小學四年級起參加數學奧林匹克,其間獲《小學生數學報》競賽及華羅庚金盃少年數學邀請賽複賽一等獎。

1995年,進入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教育改革試點班”, 先後得到國家、省級數學競賽的六個一等獎。

2000年,保送進北大,畢業後,在美國普林斯頓數學系深造,獲博士學位。12年獲得拉馬奴金獎,17年獲得“新視野獎”。

博士畢業後,先後在普林斯頓,耶魯擔任教職,曾任耶魯大學教授,2018年,在麻省理工擔任教授。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l 許晨陽

1981年出生於重慶,1999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2002年提前畢業,獲得學士學位,隨後繼續在北大攻讀碩士。

04年碩士畢業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前往麻省理工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12年學成回國,全職加入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13年成為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次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並被評為長江特聘教授。

16年獲得拉馬奴金獎,2017年獲選龐加萊講座教席,這是唯一入選龐加萊講席的中國青年數學家。同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數學和計算機獎,獎金高達100萬美元。18年獲得科學突破獎新視野數學獎。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18年,許晨陽離開北大,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全職任教。顯然,許晨陽學成歸國,又再次出走的原因值得深思。他不缺榮譽,除了獲得的國際大獎外,國家給予他長江學者,基礎青年基金。對金錢他也不怎麼看重,不然不會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任教。

或許他臨走前留下了3句話說明了他再次出走的原因。

1. 國內高校學術造假嚴重,造價成本低,造假也得不到懲處。

2. 高校風氣過於浮躁,急功近利的想法做法比比皆是,沉不下心來做學問。

3. 論資排輩現象嚴重,知名學者經費多得發愁怎麼花,青年學者發愁沒經費。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l 劉若川

劉若川的經歷和上面幾位如出一轍,1999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畢業後繼續在北大獲得碩士學位,隨後赴美國麻省理工攻讀博士,並於2008年獲得博士學位。

和許晨陽一樣,他2012年學成回到北大,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職。他沒有他幾個師兄這麼亮眼的成績。但他的學術水平並不低。

他在p進霍奇理論、p進自守形式與p進朗蘭茲綱領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堪稱我國這方面研究的第一人。

2019年,劉若川獲得“科學探索獎”,他也是北大黃金一代唯一一位依然堅持留在國內任教的學者。他沒有出國並非學術能力不夠,而是有他自己的堅持。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北大的黃金一代,張偉和惲之瑋出國後就一直在國外發展,暫且不說。最可惜的是許晨陽,學成歸國整整6年,獲獎無數,先後完成30篇論文,有24篇在國際數學雜誌上發表,其中6篇發表在四大國際數學期刊上。

北大數院的學生也說,許教授在北大教學,就相當於優秀教師去邊遠農村支教,可見他不但學術水平高,教學能力也同樣一流。

6年後依然出走,不由讓人扼腕嘆息。如何吸引人才,國家確實下了很大力氣,也推出了不少具體的措施,成績斐然,但如何留住人才,讓人才安心搞科研,做學術,這方面依然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