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防坑第一課:你買到的保險真的有用嗎?

說到保險我們肯定不會陌生,對我們來說保險是轉移風險,保障人生的必備工具。對國家來說,也是國民經濟核心的組成之一。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保險層出不窮,傳統的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等保險的合同條款越來越複雜。就連各種聞所未聞的戀愛險,霧霾險等新式保險都出現在市場上,另人眼花繚亂。我們不禁要問:“這些五花八門的保險,真的有宣傳那樣那麼靠譜嗎?”其實這些過度包裝,過度宣傳的保險產品,正是讓我們買保險這件事上掉坑。

保險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也是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的都會配置的資產。不僅有政府建立的社會保險,還有滿足個性化需求而誕生的各種商業保險。為了健康能得到保障,我們可以買醫療險,重疾險,避免家庭一夜間因病返貧。為了避免人生風險帶來的影響,我們可以買意外險,人壽險,即使是遭遇不幸也能減少對家庭的雙重打擊。為了應付日益擴大的支持,我們買分紅險,萬能險,讓財富保值增值,積少成多。保險以其可靠性保障性而著稱,在規劃人生財務中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具。

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保險產品,卻根本不保險,買一份保險有時候不是躲坑,而是掉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保險沒有減少風險,反而成了更大的風險?

由於保險行業在我們國內發展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某些保險業務員受到績效的壓力和利益的驅動,往往會誇大產品的功能和收益,造成了不少誤導客戶的現象。保險產品的合同是由保險公司制定的,由於對保險條款的不理解,我們索賠時最怕保險公司玩起了文字遊戲。近些年特別火的投資型保險,宣傳上往往過度強調收益率,容易讓我們忽略掉其它重要條款。忽視了保險的保障性,商業保險在產品上花樣百出,但真正在賠付上靠譜的卻沒有多少。不管是得病做了手術,還是發生了意外。一旦到了急需資金的時候,卻發現買好的保險沒派上用場。錢沒拿到不說,心裡更是急上加急。

我們買一份保險的初衷圖的就是讓我們更加放心,更加從容得面對生活中的風險和意外。但是有的保險,不但不保險。反而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增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讓人們愁上加愁。

如何讓保險更好的撫平焦慮和不安?

我們在買保險時一定要精打細算,讀懂合同條款,做好財務規劃。根據家庭的需求選擇恰當的保險。

時代發展,很多新式保險隨著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孕育而生。前有在傳統人壽上增加的收益和返還功能投資型保險。後有投保方便價格親民的互聯網保險。對於一箇中產家庭來說,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都是家庭經濟的巨大開支。對家庭財富的管理和配置,因而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很多人往往更加青睞與保障收益於一體的投資型保險。不過投資型保險每年動則幾萬的開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因此價格便宜,投保方便的互聯網保險,近幾年越來越火。不僅是保險公司的網站上,有了名目繁多的互聯網保險產品,就連支付寶,微信都有數不清的產品上架。互聯網保險大多不貴,最便宜的可能僅僅只有一元,隨手一投就是一款,多的百來塊,買了也不心疼。因此互聯網保險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家庭的熱捧。

數據顯示互聯網保險70%以上投保者是80-90後的年輕人。這兩類保險雖有各種無可比擬的優勢,也暗藏了不少玄機。很多投資型保險打著理財產品的名號,憑著預期收益率招搖撞騙,卻閉口不談保障條款和回本年限。互聯網保險雖然便宜方便,但很多往往條款不清。一但條款信息不完全,不充分,理賠起來就很不靠譜。總的來說,新興中產家庭由於投資理財路徑較少,尋求健康保障心切,再加上偶爾的僥倖心理。一旦投保時沒有精打細算,很容易掉進各種各樣的陷阱。

別讓保險成為你的陷阱,SUN希望你避陷阱保資產。

保險本身就是為了消除我們的焦慮和不安而生。

為什麼現在卻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煩擾?

一方面某些保險公司和保險業務員不負責,是導致投保人掉坑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我們自身在保險意識上和投保心態上修煉的任然不足。

一生中我們面對的問題許許多多,特別是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障,孩子的教育金,自己和愛人的養老金,父母的醫療護理金等需求都擺在面前時,我們很難分清輕重緩急。因此投保時的本末倒置是我們最容易放下的錯誤。

最常見情況是顛倒了保障與投資的先後順序。特別是近幾年各種投資型保險,比如分紅險,萬能險,等保險越來越受歡迎,許諾的收益也越來越誘人。這導致很多人一提到保險,先想到收益和返還。最後才考慮是否真的有保障作用。

還有一種情況,是顛倒了保障對象的重要性和順序。買保險應當遵循怎樣的順序?

很多家庭都是先花了重金為孩子投保,反而忽略了家庭的經濟支柱,但這種做法在配置保險的思路上卻出了大問題。構成了買保險的一大誤區。家庭支柱才是家庭財務經濟基礎,而孩子並不是財務來源。一旦家庭支柱的收入中斷,無保障,孩子身上有再多保險也沒用。

對應保險產品本身也有關注點的先後順序,先看具體產品還是先做保險規劃?先看保額還是先看保費?先買人生保險還是先買財產保險?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至關重要。

保險其實就是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因此首先要做好家庭的財務規劃,確定需要什麼樣的保險產品,再去市場上挑選適合自己的哪一款。

保險挑選時遵循什麼標準呢?

花多少錢是現在的事,但是將來拿多少錢才是保險效力最重要的依據。所以說相比糾結保費的多少,保額才是更加重要的需要考慮的對象。

買什麼種類的保險?財產保險固然是個簡單的加減法,但人的生命價值才是更為可貴的。因此人生保險的重要性,顯然比財產保險高得多。理清了這些問題才是一個健康成熟的心態去購買保險。

總結:

買保險不是奢望用一款保險去解決一切問題。又或者是不管具體需求,眉毛鬍子一把抓。在操作層面上提心大家首先務必仔細閱讀保險合同條款,理解條款的每一項解釋,防止保險公司玩起了文字遊戲,理賠時才發現這個不保,那個不保。保險合同是具有法律效應的契約,審查條款時,不要去理會保險業務員天花亂墜的許諾,只要是合同中沒寫到的保障條款,保險公司都不保。我們一定要核實作為投保人的保險權力和責任。

如果有所不滿,一定要在猶豫期內取消合同。其次要注意保險公司電話回訪提醒,保險公司回訪時一定要認真對待電話回訪程序和內容。避免遺漏重要的提醒事項。最後要學會利用正規渠道維護權益,除了保險公司客服之外,一旦遇到保險公司無法解決的糾紛,還可以向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投訴。通過一些非正規渠道反而耽誤了我們的維權時間。

保險保障的是我們的生命價值,而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更不是短期獲利的投機產品。

保險姓保大家需要牢記在心,我們只有精打細算,認真鑑別才能真正的買到一份安心的保險。


喜歡這篇文章動動手指轉發更多朋友。保險防坑,關注「SUN筆記」公眾號。

只分享正確的購保知識,理念,給到客觀中肯的建議。如何買到最合適,最性價比的保險產品不主動推薦。希望每個家庭擁有安心的保險。

如有保險知識疑惑,歡迎添加我個人微信「7990291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