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定製家居企業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近日,歐派家居發出公告,委託4家銀行理財,本次委託理財金額:委託中國銀行理財35,000萬元、委託中信銀行理財40,000萬元、委託工商銀行理財10,000萬元、委託渤海銀行理財20,000萬元,共計10.5億元。理財期限在2019年12月9日-2020年8月21日之間。

除了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好萊客、等均在近幾年數次向銀行等機構購買了數目不等的"穩妥型"理財產品。這幾家公司作為定製家居的頭部企業,但都不約而同的購買了同一類型理財產品,其背後蘊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為何定製家居企業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為何僅有頭部企業出現了大量購買理財產品的現象?

隨著家居行業的上市熱潮翻篇,家居行業也迎來了一段時間的"冷靜期",在全屋定製風口之下,大型企業忙著落地搶佔市場,中型企業忙著高難度轉型,而小型企業則面臨的是生死挑戰。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僅有頭部企業出現了購買理財產品的現象,資金在現今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已是他們無法解決的一大難題,而頭部企業在營收穩定的情況下自然有不少的閒置資金。

為何上市公司會將閒置資金用來購買理財產品?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比如歐派、索菲亞、尚品宅配等,在企業穩健發展的情況下,公司賬目上都會有大批量的現金,這些現金通常都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業務營收,另一部分是銀行貸款。


為何定製家居企業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後者對於企業來說是有一定成本的,因為通過向銀行貸款而來的現金是需要支付一定利息,而業務營收所得的資金對於企業來說成本為零,當資金可以保持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將多餘的資金用來購買理財產品,可以避免銀行定活期利率偏低所帶來的的損失,所以在拋開理財產品的風險不談以及不影響企業正常運轉的情況下,上市企業購買理財產品是一種合理的"現金管理"行為,並且通過這一行為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率。

當企業擁有大量現金流時,為什麼首要考慮的不是擴充業務範圍?

通常情況,按照我們的理解,當企業擁有大量現金流時,首要考慮的應該是擴充業務範圍,以此來持續增加企業營收,但與之相反的是頭部企業們均都陸續將現金流投入至了理財產品中,其實關於原因,是因為隨著市場競爭逐漸加大,企業的利潤也隨之壓縮,面對這種情況,作為企業主們自然不願意冒險將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所以對業務的擴充也就隨之謹慎,而穩妥型理財產品,都有著5%以上的收益,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主們自然也就更願意將資金購買理財產品。


為何定製家居企業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

從以上歐派、尚品宅配、索菲亞等紛紛將部分現金流購買理財產品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出,在定製家居行業面臨著深度轉型之時,即使是頭部企業依然謹慎小心,穩打穩紮的走好每一步,那麼作為中小企業,在面對市場新風向等變動時,就更應該付出加倍的思考,希望在新一年伊始,大家都能做好每一個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