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有家長問我: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

01

劍客老師很是不解,為什麼家長會問這麼顯而易見的問題呢?毫無疑問,必須先做作業!作業不做完,堅決不要讓孩子玩,這個事情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這是一種特別值得推崇的好習慣!家長一定要抓早抓小,從孩子剛上學起就要幫著養成。家長後面會省很多事,少費許多心。而如果家長非要心疼孩子,小的時候不抓緊,孩子剛上學的時候不來抓這個習慣養成,回家之後就讓孩子吃著零食,玩著遊戲,看著電視,指望著今後孩子大了,懂事了再來抓他的習慣養成,那一定會悔之晚矣!

劍客老師覺得,家長之所以會這麼問,是把放學之後的時間與孩子在學校的上課時間完全割裂了開來,認為這二者是不相干的。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教育過程是有延續性的。放學之後的時間仍然是學校教育的延伸階段,做作業就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拓展,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完整的整體。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02

劍客老師認為,家庭作業必須要及時地完成,它的意義不僅在於提高孩子的成績,更在於塑造孩子的心理。這就是在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一件重要的事兒沒有完成,就不能去做不重要的事。好比大人,工作上的事還沒有做完,就不能放下手頭的活去娛樂,否則,工作一定幹得不出色,在職場上沒有多大進步。

同樣的,一個孩子學習上的事還沒有完成,就先去玩,那麼就會分不清主次和輕重,學不會自律自覺自制,這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看起來做作業是一件小事,但實際上是伴隨孩子成長的一項極其重要的修煉!作為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特別是對於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起個什麼樣的頭就決定了將來能走得有多遠,走得有多快,甚至是有沒有走對方向?

劍客老師無論是作為老師還是作為家長,都極力主張孩子先做作業,而且作業不但要做完,還要做好,正確率要高,書寫要規範,速度還要快。特別是,一定要由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家長不能幫孩子作弊、代做。否則的話,就不是心疼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劍客老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不認認真真做作業的孩子,沒有一個是成績好的,而且,行為習慣還會有問題。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03

但我知道,家長問這個問題,大概率是受到了某種不正確的教育理念的影響。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不簡單!果然,家長又接著問了一句:

不是說應該給孩子快樂教育嗎?上了一天課回來又接著做作業,孩子哪能快樂得起來?

對此,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快樂教育”本來就是個不成體系的舶來品,是某些從國外學了些皮毛的專家用來忽悠國內家長的!已經有很多相信“快樂教育”的家庭為之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有專家怒斥:最大的教育騙局,就是被誤解了的“快樂教育”!它正在毀掉更多的孩子!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憑什麼教育一定要是快樂的?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快樂教育絕不是拋開學習,沒心沒肺地玩耍這種形式上的快樂,而是在學習中深入挖掘出它的樂趣所在。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連最基礎的“知之”都做不到,又哪裡能得到求知之後豁然開朗的高級樂趣呢?

事實上好學的孩子,學習才是最快樂的事。許多家長走入了死衚衕,快樂教育重點是在教育,是講究教育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快樂玩玩了。

把快樂教育簡單地按字面意義來理解,無視學習本身的艱苦屬性,得到的一定是暫時的感官的快樂,低層次的歡愉。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04

劍客老師認為,關於教育,我們還是不走極端為好。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休息的時候休息。放假了家長多陪陪孩子,帶孩子去旅遊一下,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多帶孩子到圖書館、博物館、書店之類的地方看看,一起學習。孩子大點了,一些家務活要放手教孩子去幹,不要事事包辦。節假日要督促提醒孩子做家庭作業,以免玩過了頭,但孩子會了,就別再強迫重複做題,幫孩子查漏補缺,揚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

這是快樂教育的部分要義。

孩子放學後應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玩?問題簡單,背後的邏輯不簡單!

對此,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