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外專家學者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建言獻策

海南日報海口4月15日訊(記者王培琳)4月13日,“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論壇在海口舉行,省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海南如何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如何以開放為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等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加快推進自貿港建設是重大使命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院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以開放為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基本要求,對標當今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儘快形成既有中國特色、又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自貿港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疫情衝擊下的新亮點。

海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海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鍾業昌表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充滿了機遇和挑戰,需要勇於直面時代課題,不斷推進自貿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海南省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王和平認為,切實肩負起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主體責任,就要群策群力,聚集方方面面的力量,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形成共建海南自貿港的強大合力。

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提出,落實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海南自貿港建設應該大力倡導三種精神,即“敢為人先精神”“敢冒風險精神”和“拼命三郎精神”。

“認真研究和思考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緊緊圍繞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探索建立符合全方位對外開放要求的金融制度框架,使各項政策在國家戰略大背景下更加符合海南實際,更有海南特色,更能體現區別於其他自貿區的差異化發展。”海南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陳陽表示。

“早期安排”政策向優勢產業傾斜

遲福林認為,以產業大開放形成產業大發展的新格局。海南要加快建立以旅遊業、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自貿港產業體系,重在加快推進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例如,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關鍵在於加快推進旅遊、文化、體育、娛樂、免稅購物等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發展海南熱帶現代農業,出路在通過加快推進物流、加工、包裝、倉儲等生產性服務業項下的自由貿易進程以及中央賦予的海南原產地政策等,將海南打造成為背靠14億國人大市場、面向泛南海區域的熱帶農產品加工、儲藏、交易中心。

海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李紅梅認為,海南可以通過加大投入,建設技術研發平臺等,打造科技創新研發高地、教育開放合作高地、國際人才發展高地。“築巢引鳳還要厚植本土,海南可以自貿港建設需求為指引,調整省內外高校專業建設規劃和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暢通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人才交流渠道。”李紅梅說。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當務之急是以服務業項下自由貿易的‘早期安排’儘快實現服務型經濟發展的新突破。”遲福林認為,海南要著眼於加快現代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形成開放政策的“早期安排”。從海南的省情出發,自貿港“早期安排”設計,要立足於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薄弱的現實情況,把園區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在注重園區發展的同時,儘可能將開放政策的“早期安排”向全省重點產業傾斜。

中改院海南經濟研究所所長郭達表示,自貿港“早期安排”政策向醫療健康領域傾斜。在明確用途和使用範圍的前提下,對醫療健康等相關產業項下的生產要素進口實行稅率優惠,率先在醫療健康領域實行創新政策,把公共衛生與醫療建設項目作為自貿港起步階段招商引資的重點之一。

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遲福林說,在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方面,海南要全方位、大力度推進改革創新,深入推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加快推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帶動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在全球經貿規則加速重構、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複雜變化的大背景下,要在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制度安排,儘快把海南打造成為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新前沿。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建議,海南建設自貿港要從自由貿易向公平貿易過渡,核心理念是負面清單管理和准入前國民待遇。這不僅是“放管服”改革,而是要重塑體制、重塑安排,以此才能形成中國改革開放新格局,才能與國際規則接軌,才能使海南自貿港成為引領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標杆。

海南大學副校長王崇敏表示,要加快海南自貿港法立法步伐,形成海南營商環境建設的頂層設計;加快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同時完善相關法律規則。

原標題:省內外專家學者為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建言獻策 以產業大開放形成產業大發展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