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年薪不是夢,千萬年薪也敢想”保險那麼容易做?

由於我跟太太畢業後一直在都從事保險行業,雖然大部分時間是從事內勤工作,但身邊的朋友知道我們在保險公司上班後總會很好奇的問一句“聽說幹保險很賺錢啊,我認識的誰誰誰就年入上百萬,聽說年薪千萬都有不少人,是不是真的?”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是的”。根據行業數據上看,中國目前從事保險銷售工作的大概有800萬人,比如說光一個平安就有超過120萬的營銷人員。這其中年薪百萬的總監,甚至千萬級別的大總監確實有,我自己見過的接觸過的百萬級別的總監就有好些個。那麼問題來,保險真的那麼容易做麼?

“百萬年薪不是夢,千萬年薪也敢想”保險那麼容易做?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誰身邊沒個七姑八姨現在或者之前幹過保險的,自己問問她們賣保險好不好乾就清楚了。我想絕大多數人會告訴你,賣保險太難做,一進去就是先“自殺”,繼而就是“殺熟”,“殺”到無熟人可“殺”了就給公司考核掉了。什麼意思呢?絕大多數的保險新丁,前三個月完成轉正考核的基本業績來源都是“自保件”或者家裡親戚朋友支持下的“人情單”,然後就是每個月的考核跟季度維持考核,如果沒有新單很快就會給基本法考核掉了,俗稱“脫落”。那既然賣保險這麼難,可是身邊總會看到不少成功的例子呀,他們每年四處旅遊;出入高檔酒店培訓開會;時不時還從公司拿回各種獎品:小到油米醬醋各種家電,大的甚至公司還獎勵寶馬奔馳瑪莎拉蒂。這些不都是活生生的人生贏家麼?

這個就更好解釋了,你去看看各種股評節目,看看各鍾媒體關於股票的報道,是不是覺得滿大街都是股神,隨便跟著買就能吃一波。世間事就是如此,人對於接受到的信息會天然的進行過濾,美好的信息總是更容易刺激到大腦皮層。保險行業也是如此,我們往往只會看到身邊誰誰誰在保險公司混得油光滿面發了大財,殊不知,保險銷售這是一條殘酷無比的道路,用“一將功成萬古枯”來形容都不為過。

話說自1992年,友邦保險將國外的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引入到中國。1995年,國家頒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其中規定了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頒佈實施了《保險代理人管理暫行規定》。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至少有5到6千萬人從事過保險銷售工作,而如今從萬得諮詢系統查詢到的中國只有800萬人仍從事保險銷售工作。這短短的二十七八年間,從零到800萬,中間淘汰了四五千萬人,這樣的淘汰比例,有哪個行業可以比肩的?另外我們再看看目前這800多萬在職代理人隊伍的真實收入水平。這些銷售人員普遍素質偏下,人均產能偏低。中保協《2018年保險中介市場生態白皮書——保險營銷員調查報道》數據顯示,約一半的營銷員收入在6000以下。而來自麥肯錫的一份報告則顯示,中國保險代理人產能與美國同行相差高達14.6倍。業內專家預估,在我國目前800多萬人的代理人在職隊伍中,真正全職從業,並以此維持家庭生活的不足兩成。所以難怪很多人把保險銷售行業的結構比喻成金字塔型,只有極其少數的那些站在行業頂端的人,通過多年的積累,形成龐大的組織利益,用行業的話講,這些高高在上的總監,一年躺著也有上百萬的收入。所以。真實的保險銷售工作並非朋友圈看到的光彩奪目,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前幾天還看某人在朋友圈發著光彩奪目令人豔羨的旅遊培訓發獎品的朋友圈,過幾天就收到群發信息,轉行賣水果、護膚品、保健品做起微商來。

“百萬年薪不是夢,千萬年薪也敢想”保險那麼容易做?


今天寫這篇東西,不是貶低保險營銷這個行業。作為一名有著九年保險內勤工作的我,我個人非常感恩每一位保險營銷人員,因為正是因為他們在市場上衝鋒陷陣銷售保單才能保證每一個保險內勤的工資績效年終獎五險一金得以發放。不怕說句狠話,沒有營銷隊伍的銷售業績,所有的內勤是毫無價值的。我只是想跟那些不瞭解保險行業的人進點微薄之力讓你們早日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保險銷售真的艱難無比,如果你真的有志從事保險銷售工作而且不畏艱辛,那這個行業非常歡迎你,這個行業的磨礪將是你一輩子的財富。

最後例牌總結一句:百萬年薪不是夢,千萬年薪也敢想,一入保險深似海,此生無悔如此行。

“百萬年薪不是夢,千萬年薪也敢想”保險那麼容易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