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政?!多支CBA球隊質疑聯賽新規則,卻被聯賽公司無視

關於違體新規的上一篇文章發佈後,我也通過私人關係四處聯繫裁判、俱樂部、CBA管理層人士等等求證,畢竟雖然FIBA官網上的規則文字跟實際判罰依據有出入,但我也不是100%確定CBA就鬧了烏龍。一些網友也在我的文章下留言說FIBA每年下發的文件中除了官方規則,還有FIBA講師帶著官方PPT來給裁判進行培訓,講解規則精神,也就是說我所查到的資料並不完整。

根據網上搜索,還有諮詢多位領域內的專業人士得到的回覆,基本可以確定這張PPT截圖上的內容就是趙繼偉被判違體的依據。

懶政?!多支CBA球隊質疑聯賽新規則,卻被聯賽公司無視

此圖來自虎撲帖子,為今年的裁判培訓班PPT截圖

有這份資料,我認同聯賽公司官方聲明的觀點,裁判對趙繼偉的判罰沒有失誤只是臨場操作不夠完美。

但是(好吧這才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判罰沒有問題不代表新的規則執行起來就是合理的!

在CBA裁判極缺公信力的當下,機械死板地照搬FIBA精神的新規,合理嗎?

熟悉CBA聯賽的球迷都知道,這裡的裁判很難讓人信服,幾乎每個晚上都會有球迷為了一場比賽的某些判罰爭得臉紅脖子粗。而且幾乎每一個賽季,都會鬧出一場跟裁判有關的大新聞,給聯賽帶來的影響極壞。

懶政?!多支CBA球隊質疑聯賽新規則,卻被聯賽公司無視

類似的場面,幾乎每年都會出現

就這種形勢下,你跟我講FIBA說了,要嚴判那些沖人不衝球的犯規,尤其是最後兩分鐘的?!

要不是因為你的官方身份,我差點以為你就是一看熱鬧不怕事兒大,吃飽了撐的來添亂的吃瓜群眾了!

這不,聯賽剛開始五輪,已經開始出亂子了,考慮到今年各隊外援升級戰力增強的態勢,和目前積分榜群雄並起的局面,再結合季後賽擴軍到10支球隊的前提,這往後的亂子怕是隻多不少,分分鐘再搞一個大新聞的節奏……

都說咱中國人實事求是講究個靈活變通中庸之道,不愛認死理!咋到了這條規則,就這麼實誠地把咱們的隊員嚇得在場上都縮手縮腳不敢犯規了呢?

CBA的累積禁賽規定不該跟著變一變嗎?

上個賽季開始,咱們CBA學習了NBA那一套累計犯規到一定次數自動給該球員停賽處罰的規則,如下:

運動員一個賽季中的個人違體犯規累計達到4次,將自動追加停賽1場;第8次則停賽3場,達到12次則取消本賽季比賽資格。

如今FIBA擴大了違體犯規的適用範圍,還強調了要嚴吹的規則精神,那麼咱們這套累計禁賽的規則體系是不是也應該跟著修正一下?

畢竟,現在球員們在場上領到違體犯規的幾率大大提升了啊!而且此違體非彼違體,擱以前你要是因為總墊腳把對手弄傷而被累積停賽我拍手叫好,甚至還會覺得應該再扣你點工資。如今要是趙繼偉因為在場上輕輕地拉了一下人而領到違體被累積停賽,那可是相當不合理了!

因為訂立累積停賽規則的本意是為了淨化賽場環境、保護球員健康,停賽的對象應該是那些沒有體育道德的“惡人球員”,如果某一名球員只是因為比賽最後時刻追分心切時並不嚴重的犯規而被停賽,那顯然違背了這條規定的初衷,也有違公平公正的原則。

懶政?!多支CBA球隊質疑聯賽新規則,卻被聯賽公司無視

違體犯規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懲罰那些惡劣的犯規行為

有多支CBA球隊質疑過新規則,但被競賽部直接回絕

其實新規則這些種種不合理之處,我能想到,CBA的參與者們肯定早已想到了。據我瞭解,在聯賽開始前的通氣會上,當競賽總經理張雄向各隊傳達新規則精神時,就已經有多支球隊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和質疑:

除了前文提到的裁判員判罰難度高、標準難把控,對比賽觀賞性有消極影響外,球隊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萬一主力球員身背過多違體犯規被禁賽怎麼辦。

因此在會議當場,就有球隊提出效仿NBA的惡意犯規分級制,對違體犯規也進行分級,那些並不過度、對球員健康威脅和傷害不大的違體犯規就不計入累積。

平心而論,在不改變當前FIBA規則精神的情況下,這是一條非常合理的建議,然而卻被當場拒絕,理由是現有條件下無法對違體進行分級。

懶政?!多支CBA球隊質疑聯賽新規則,卻被聯賽公司無視

CBA聯賽公司競賽總經理張雄

“簡直是扯淡!”我諮詢的這位知情人士表示,“每場比賽裁判判罰時一定會說明自己的依據,技術代表也會在賽後出具一份報告詳細解釋本場比賽違體犯規判罰的原因,再不濟,總有這場比賽的錄像吧,看一下錄像也能搞清楚啊!就是不作為。新規則有他的道理,我們能接受,但我們怕累積停賽啊,這麼搞以後肯定沒人敢用犯規戰術了。現在5輪已經出事了,以後肯定也還會出事的。”

規則精神的理解有問題,沒關係可以改;

聯賽規定滯後了,沒關係可以進一步完善;

CBA體制有問題,這不已經開始公司化運營了嘛;

我們不怕出問題,我們怕的是新瓶裝舊酒,是明知有問題卻一意孤行而不去改正。還是用我上一篇文章的結尾,天剛矇矇亮的CBA,可經不起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