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門店再次起航,我們該給些什麼建議?


當門店再次起航,我們該給些什麼建議?

新年的疫情給很多事帶來了變化,包括零售業。

供應鏈能力、運營效率仍然是考驗的關鍵,行業洗牌將在疫情之後。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看到盒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以線上訂單為主的企業訂單量爆增,但整體產業鏈受到的影響還是很大,疫情使得傳統秩序被打亂,供應鏈組織出現問題。

當然,我們也可以認為疫情凸顯了未來零售的發展方向。

也許未來不會再有新、舊零售的區分,行業巨頭一定是線上線下同步發展。

近年來,新零售被廣泛討論,那麼到底什麼是新零售?

01

新零售到底是什麼?新零售的標準有什麼?

陳歡、陳澄波在《新零售進化論》一書中做了較為深刻的探討。


當門店再次起航,我們該給些什麼建議?

陳歡、陳澄波 著


他們認為新零售標準之爭,首先爭的就是對新零售的定義,這不是一個學術問題,而是一個商業問題。

定義得太寬泛和太模糊,則標準爭奪失去商業意義,新零售變成了社會現象的統稱;

定義得越具體越清晰,一旦定義的標準被認可則收益巨大,就像當年雷軍提出“專注、極致、快”的互聯網思維概念,短時間內風靡全國,為小米和雷軍贏得了巨大的關注度和褒獎。

但越具體的定義肯定越容易被挑戰、被質疑,一不小心就會自打自臉。

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京東,或者其他企業,要想爭奪新零售標準的王旗,必須要有原創、明晰、嚴謹的新零售觀點,不僅僅要定義它是什麼,更要有魄力定義它不是什麼,並最終能經得起業界和公眾的挑戰和質疑。

新零售概念出現以來,很多零售領域的從業者、投資人、媒體和專家根據自己的理解,都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新零售。

在百度詞條中,新零售概念被定義為“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的阿里巴巴,在《新零售研究報告》中將新零售定義為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並從前臺—中臺—後臺、人—貨—場多角度進行了相對完整的表述和詮釋。

劉強東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一文中指出,未來零售革命將是零售基礎設施的革命,零售的基礎設施將變得極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推動“無界零售”時代的到來,實現成本、效率、體驗的升級。

此外,“有A就有T”的騰訊在支持京東無界零售的基礎上,也在2017年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以社群、數字化、體驗為核心,以支付為原點,以“人”為中心,以大數據為驅動,幫助實體零售實現“降本提能”,拓展業務能力、耦合行業資源。

不管是新零售,還是未來零售,又或是無界零售,表述雖然不同,其共識卻是顯而易見的,都圍繞著體驗、數據、技術的革命性升級進行闡述。

在《新零售進化論》一書中,陳歡、陳澄波認為新零售的核心是消費者體驗的革新。

傳統線下門店零售中,消費者能身臨其境,不管是購物環境、試用,還是諮詢服務,都擁有線上電商所缺乏的實景體驗。

而在電商平臺,消費者足不出戶,即有海量商品可供選擇,性價比高,操作便利。

電商平臺還會根據消費者過往的購買行為智能推薦商品,在商品豐富性、購買便利性的體驗上遠超線下。在新零售時代,消費者的體驗將會融合線上和線下購物的優點,既擁有線下購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又擁有線上購物的豐富性和便利性,此外,享受到的服務會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

新零售也是數據化運營的革新。

在新零售時代,消費者體驗升級的基礎建立在商家對於消費者識別的精確度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商家更懂“你”,甚至比你更懂“你”,而不只是懂“你們”。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零售首先革新的是消費者行為數據採集系統,這是源頭,沒有足夠全面和精細的消費者行為數據,再好的算法、再牛的大數據運算能力也無法做到真正的精確和個性化。

基於此,他們總結了新零售的進化現象和規律,提出了新零售的第一性原理是物理數據二重性,即在新零售時代,所有的人、貨、場既是物理的也是數據的。

通過這個原點,進一步衍生出了新零售的八大核心算法,並用大量的輔助觀點和新零售案例來揭示新零售背後的算法邏輯。

綜合一系列的理論推演和案例講解,兩位作者重點回答了以下3個問題:

我們是行業的強者,如果跟不上新零售的潮流,會不會被淘汰?

我們不是行業的強者,理解新零售,能不能幫助我們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我們剛剛進場,怎樣找到新零售的新玩法?


02

想要解答以上的問題,也就是解答了新零售到底為零售業帶來了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零售的現狀。

過去幾年,零售業受到很大挑戰。

零售巨頭沃爾瑪2016年在全球關閉269家門店,裁員1.6萬人;僅2017年上半年,沃爾瑪在中國關閉的門店數量就達16家之多。

與之相對應的,是人們很少逛實體超市了。

超市的日子不好過,商場同樣慘淡。很多曾經火爆一時的百貨商場,現在門可羅雀。

而另一邊,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電子商務看似高歌猛進,不斷吞噬線下零售份額,導致很多做傳統零售生意的人都非常痛恨電商,他們認為互聯網公司在掏空實體經濟。

事實是這樣嗎?

當大家覺得零售越來越難做時,2017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通過電商完成的數量大概在10%〜20%。

也就是說,在零售越來越難做的時候,整個中國的消費品零售總額,不但沒有減少,反倒在增加。

而看似發展迅猛的電商並沒有吞噬多少線下零售的份額。

這個時候,“門店已死”這句話需要重新被考量。

其實,自新零售興起以來,線下實體零售迎來一波新的發展浪潮,零售創業的方向、模式、營運體系的創新接連湧現,誕生了眾多新成功的零售品牌。

但總體來看,零售創業的成功率依舊很低,大部分零售項目僅僅是因為一個單點的思路或想法而起,眾多創業者缺乏一套系統的門店新零售創業方法。

基於門店的零售創業是非常普遍,而零售創業的從業者人員結構近幾年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以前的小生意人逐步轉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優秀公司從業經歷的中高端人群,這類零售創業群體和以往的小生意創業有極大不同,他們對於系統性的創業方法論、理念和思路十分看重,非常重視學習與總結。

而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磊,平安集團前總監南山在《重構:門店新零售創業工作法》一書中將自己在零售創業方面豐富的管理和運營經驗,結合線上新興零售工具及理論,打造一套能夠幫助傳統業務實現互聯網+跨界轉型的理論模式,為零售企業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帶來啟迪。


當門店再次起航,我們該給些什麼建議?

何磊、南山 著

作者在《重構:門店新零售創業工作法》一書中提供了一套完備的門店新零售創業方法論:

第一章介紹零售的好生意法則,

第二章是選址拓展的科學方法理論,

第三章介紹零售的組織和人事,

第四章講述零售營運的核心密碼,

第五章介紹新零售門店智慧新營銷。

掌握了這一套簡單易學的零售門店創業攻略,一定能夠助力零售門店創業者及管理者的“小生意”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順利迭代升級。


03

互聯網的發展打破了企業和客戶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提升了用戶參與體驗,更通過促進產業融合滿足了用戶的潛在需求,創造了新的用戶體驗。

中國零售市場有強勁的發展潛力,要更快發展,必須認清“用戶體驗”帶來的改變。

而疫情又為零售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

疫情之後,行業將面臨一場洗牌,而在疫情考驗下成長的企業將迎來一輪發展。

在疫情期間,很多傳統零售企業迅速加快線上佈局。

據京東到家透露,包括步步高、永旺、綠地優選、卜蜂蓮花等企業在內的近40家連鎖商超,都已在疫情期間上線,可以說,是疫情在倒逼傳統零售企業的線上轉型。

疫情持續,新零售企業現有的運營模式會進一步優化、甚至是固化。

2003年非典期間,電子商務在中國市場還是新物種,彼時的阿里巴巴更偏重的是to B業務,而當前線下的新零售企業,不管盒馬還是每日優鮮,都已相對成熟。

很多預售、套裝、無接觸配送的方式在未來可能得到保留。

也就是說,移動互聯時代,無縫零售襲來。

王曉鋒、張永強、吳笑一等人在《零售4.0時代》一書中,講述移動互聯網時代下,遭遇經營和轉型困境的零售企業該如何應對“失控”現狀,並圍繞消費者建立全渠道零售模式。


當門店再次起航,我們該給些什麼建議?

王曉鋒、張永強、吳笑一 著

在書中,作者們闡述了建立全渠道零售模式三部曲:找到消費者,提升體驗,強化關聯。

也就是通過多渠道和全渠道的建立找到消費者;並利用大數據瞭解消費者潛在需求,利用全渠道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和體驗。

然後通過持續的品牌文化滲透和內容營銷與消費者強化關聯,實現“弱關係”到“強關係”的轉變。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使疫情結束,零售行業各業態間的融合,跨界合作與創新也仍將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