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一、漫川關簡介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古鎮漫川關,位於商洛山陽縣東南邊睡70公里的漫川鎮,地處金錢河與靳家河之匯合處,以地貌廣大水域寬闊而得名。

漫川關依山傍水,群山環繞,東有崔嵬的龍山,北有巍峨的鶻嶺,西南有磅礴的鄖嶺,金錢河、靳家河穿境而過。它西臨南寬坪鎮,北與法官鎮、延坪鎮毗鄰,東與石佛寺鎮,南接湖北省鄖西縣上津鎮,是山陽曆史悠久的邊陲古鎮之一,素有陝西“南大門”之稱。

二、歷史上的漫川關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漫川關歷史悠久。春秋時為蠻子國,戰國時期為秦楚兩國之邊界,至今秦楚兩國分界碑還尚在。“朝秦暮楚”的典故便源於此地。

北朝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33年), 上庸郡治所遷往漫川關,分豐陽縣地增設漫川縣,北周保定三年(公元563年)再次併入豐陽縣。

南宋時,這裡是宋金雙方反覆爭奪的迂迴戰場。公元1142年8月,宋“割商於之半畀金”的界碑就立在漫川北邊的鶻嶺山頭。

明清至民國初年,漫川為水旱碼頭,成為陝、鄂、豫、蜀物資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當時,商務繁榮,人口稠密,呈現出“水碼頭百艇聯檣,旱碼頭千蹄接踵”的繁榮景象。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在當時,旱碼頭已有三百餘家鋪戶,“泉盛源”號、“樊盛恆”號、“洪順泰”號、“金隆昌”號、“黃聚興”號、“徐貿源”號等大字號商鋪達十餘家。

旱碼頭又是騾幫和船幫交易的中心市場。船幫建有武昌會館、湖廣會館,騾幫(鹽幫、西馬幫、北馬幫、關中幫)集資建有北會館、騾幫會館。每年三月三為騾幫交流會,要在鴛鴦戲樓唱大戲;五月端午是船幫會館交流會,賽龍船、唱大戲、一片繁榮景象。至今仍然保留有“騾幫會館”、“武昌館”、“北會館”、“鴛鴦雙戲樓”等古建築群,另外還有“黃家藥鋪”、“蓮花第”等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民居。“板鋪門”、“蠍子街”、“石子路”無不在敘說著漫川關昔時的繁華和特有的秦風楚韻。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民國二十三年(1934),隴海鐵路抵西安,商品由水運改為陸運,漫川關逐漸走向了衰落。

近代,這裡曾發生過,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漫川關戰役”,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三、我與漫川關的故事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我是2017年的6月到的漫川關。在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一個人坐車前往了漫川關古鎮。

從西安紡織城客運站出發,兩個小時便到了山陽縣城。然後步行來到山陽的華龍車站,乘坐直達漫川關的班車,走高速公路,一個小時便抵達了漫川古鎮。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古鎮地方並不大,主要是臨河而建,半天便可以走完。從古鎮大門進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柏擔二廟”建築。它始建於明成化年間,位於漫川關上街北口處,河邊一突兀巨石,其上一棵古柏,蒼翠蔥鬱,盤若飛龍。古柏兩側修建有呂祖廟和魯班廟,因此而名。廟宇建築別緻,宏偉中顯精巧,方寸裡見奇觀。進廟後背依古柏,扶欄遠望,可以觀賞到古鎮的全景。

從“一柏擔二廟”出來,步行幾十米,便來到了明清街。明清街依山傍水,南北走向,背靠青龍山,面臨靳家河,北窄南寬,外形酷似蠍子,因而又稱"蠍子街"。街道以拐彎為段落,自北向南,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上街以小作坊、手工藝為主;中街以商業貿易為主,有會館、商號、騾馬店、酒肆、茶樓、店鋪,分列街道兩旁,櫛比鱗次;下街大多以水旱碼頭往來搬運為主。整條街道全長1080米,最寬處約6米,最窄處約2米。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我主要沿著中街進行參觀。首先來到的是武昌館。武昌會館是湖北武漢一帶商賈集資修建,始建於明成祖年間(約1420-1442),後在清康熙、咸豐、同治和光緒年間多次增修。可惜沒有開門,只能在外面看到它的樣貌。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再往前走,便來到了騾幫會館。它始建於清光緒九年(1883),歷時5年,至光緒十三年(1887)竣工,由陝西、山西和河南騾幫共同出資修建。是陝西省現存規模最大、價值最高的會館。會館由兩部分組成,南為馬王廟,北為關帝廟,合稱騾幫會館。現存大殿、獻殿、廂房、廣場、戲樓,佔地面積3330平方米。關帝廟內,除了供奉關羽,講述他的一些故事外,還展示了很多漫川當地的民俗文化。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在騾幫會館的正對面,有一座鴛鴦戲樓,是漫川關明清建築群標誌性古建築。它建於清光緒十二(1886)年,是當時居民客商文化娛樂場所。其結構嚴謹精巧,樑柱、額枋上幾乎遍飾木雕,藻井呈穹窿狀,為歇山式屋頂,重簷翹角,其建築風格罕見,雄偉壯觀。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繼續向前走,便來到黃聚興錢莊,也叫黃家藥鋪。它是漫川關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光緒十六年(1890),山西商人黃玉波隨姻親鄒姓人來漫川關,建起“黃聚興”,欲開銀號,兌換銀票,典當貴重物品,以解決南北商賈的輜重之憂。後因老家一場人命官司,只好將隔壁待建莊院賣給“泉盛源”號,改變計劃,辦起藥鋪。如今,它被複原成古代銀號,建起了錢幣博物館,可以在裡面瞭解古代銀號的樣貌以及錢幣的發展歷史。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離開黃聚興錢莊,再向前走幾十米,便來到了北會館。它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極具北方建築特色。其結構為前庭後殿式,磚砌牆五脊硬山頂,雙層馬頭山牆。簷下有拱板和鏤空木雕建飾。會館是陝西關中、甘肅、山西等北方商賈集資修建,故名北會館。

走完中街,我又來到了上街和下街。上街的人很少,主要是一些原住居民。街道上鋪著鵝卵石,老人們坐在門口曬著太陽,女人們在屋裡在打撲克牌,小孩子在街道上愉快地玩耍,生活恬淡而祥和。下街沿著河邊,景色十分秀麗,親近山水。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半天時間,逛完了這座古鎮,但內心卻有一些失望。古鎮正在大力搞開發,建設了大量整齊的仿古建築。新鋪的青石板,還有中間夾雜的施工工地,讓人感覺就是一個現代的小鎮,而喪失了古鎮的味道。希望,古鎮可以得到更好地保護吧!

四、旅遊攻略

昔日秦楚交界之地,今日陝鄂兩省之邊(附旅遊攻略)

1.交通。從西安紡織城客運站乘坐到山陽的班車,然後到山陽汽車站後出站,步行到華龍汽車站乘坐到漫川鎮的中巴。全程都是高速,開車三個小時左右便可以到達。

2.住宿。鎮上有賓館,喜歡古鎮的可以在裡面住一晚。也可以住在山陽縣城,過去也很方便。

3.美食。這裡最出名的便就是“漫川八大件”。八大件分為“四扣碗、四炒盤”。順序為:“刮刀丸子(扣碗)、肉絲大炒(盤)、豆油卷子(扣碗)、幹炸雞塊(盤)、甜醪糟肉(扣碗)、紅薯丸子(盤)、紅蓮蹄子(扣碗)、肉片小炒(盤)”。人多的話,可以品嚐一下。另外還有香酥小魚、椿芽雞蛋、墨玉魔芋、神葉涼粉、玉米蒸粉、沖沖辣菜等美食,也值得品嚐。

4.最佳旅行時間。夏秋季是最佳旅遊時間。

我是恪守唯一,熱愛陝西,喜歡旅行,一個人行走陝西。這是我的陝西古鎮系列的第四篇,後面還會持續更新。歡迎關注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