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在整個兒童教育中,懲罰一直都是很重要的話題。懲罰的根本就意味著用一些嚴肅的方式來糾正、規避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有兒童教育家指出:

“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

我們做父母的也會聽到另外的一種聲音,當孩子犯錯誤時要儘量多從正面引導,對孩子少進行批評和懲罰。其實,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這種困擾,“我也好好引導了,可孩子就是不買賬!氣的不行了,也懲罰了孩子,可孩子就更不聽話了。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啊,做家長好難!”

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從孩子長遠發展來說,我們對孩子內部激勵的作用要比外部懲罰的效果更有張力。就好像創業和上班的區別,如果老闆給你說,從明天開始早晨七點就要上班,晚上十點才能下班。如果不遵守工資規定就要扣除工資,我們會考慮到懲罰而去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可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公司呢?蘋果總裁喬布斯說過“每天清晨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如果我們懷揣著理想去創業,也許會為了完成某件事情,不知不覺間早晨五點鐘就爬起來,一直忙到晚上也不覺得累,這是因為我們知道努力下去能得到的回報可能會更多,未來的獎勵可能會更豐厚。所以,內部的激勵相對要比外部的懲罰更有效果。

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在很多情況下,適當的懲罰還是對孩子很​有效果的。

尤其是,針對孩子的危險行為。如果孩子喜歡往馬路上跑,或者經常對某些孩子經常欺辱、挑釁,如果孩子犯了這種錯誤,我們進行講道理,讓孩子慢慢醒悟是不行的。第一效果太慢;第二這是危險行為,必須讓孩子停止。

所以,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拿出懲罰的利器,用來快速有效地應對孩子危險行為。

首先,當我們發現孩子有危險的行為,就要立即懲罰,不要拖到很久之後,當天事當天畢。其實,一些傳統的懲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可以借鑑的地方。

比如一個兩歲大的孩子想要用手去觸碰爐子裡的火焰,傳統的方法可能是在大聲呵斥的同時,用力地打兩下孩子的屁股,讓他感覺到疼,用打屁股的疼痛來警醒他被火灼燒要比打屁股疼千萬倍,從此他或許就記住了。這個方法或許不是很恰當,但確實簡單有效。

懲罰的時候,你的解釋要簡明扼要,向孩子說明是什麼錯誤導致了現在的懲罰就可以了,不要長篇大論。這種講道理的工作,可以放在平時來做。

如果孩子剛犯錯,你說太多的話,孩子很容易雲裡霧裡,找不出犯錯的原因!

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其次,我們家長情緒要平穩。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常常會陷入誤區,他們會帶著情緒懲罰孩子,這樣容易把握不好懲罰尺度,其出發點是為了教育孩子,結果卻變成了對孩子的侮辱和傷害。

所以,你懲罰孩子的時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以先給自己時間調整呼吸,然後仔細想想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再開始執行,這樣的懲罰就會更加理智。

最後,我們的懲罰目標要明確,不能含糊,要讓孩子明白,只要你做了這件事,我就要懲罰你。比如孩子喜歡摸插座,我們在懲罰的時候就不能說,“你不聽話,我就要打屁股了!”

因為不聽話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孩子不理解你是因為自己要摸插座生氣,還是因為自己沒有聽你的話把手拿下來?

這個包含了生活中大部分行為,所以懲罰不聽話是相對無效的。如果我們直接告訴孩子,“手摸插座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會導致你有生命危險,以後你不許再碰!”

這樣教育往往針對性比較強,孩子也會明白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首發的,從而形成規避危險意識。

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對孩子除了體罰之外,我們還有很多正面的有效手法來幫助孩子糾正壞毛病!

第一種方式是誘導技術。通過給兒童講道理來鼓勵積極的行為出現或者阻止消極的行為,這裡包括設定限制、詮釋某種行為的合理結果、解釋、討論以及幫助兒童感受到平等的對待。

第二種方式是我們可能經常會做的一件事情,收回愛。比如,“你在這樣做,我就不愛你了!”“你再哭再鬧,我就走了,留你一個人在這裡等。”這裡麵包含了忽視、隔離甚至對兒童的厭惡。

回想一下,我們平常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來模擬一下,如果你覺得孩子玩手機遊戲的時間太長了,想要他少玩會兒,會怎麼辦呢?如果我們用收回愛的方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把手機給媽媽,我就不喜歡你了!”、“快點兒給我,我們要出門了,你不聽話看我以後會不會理你!”

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如果我們使用誘導方式呢?這需要更系統地執行並堅持。

比如說,等孩子今天的遊戲結束以後,你就需要告訴他:“你玩手機遊戲的時間太長了,我需要限制你用手機的時間。”

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堅持,不管孩子怎麼吵鬧都不能被他威脅。等孩子平靜的時候,你需要告訴他為什麼玩遊戲的時間是需要被限制的,過度玩遊戲會有什麼危害,不管我們用什麼理由,都需要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

之後我們還要明確地告訴他,什麼時候是遊戲的限制時間,而哪些時間,達到哪些條件,玩遊戲是被允許的。

這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關於這件事情我們約定的規則是什麼,該怎麼執行。

做好鋪墊之後,等下次孩子抱著手機不放的時候,你可以說:“寶貝,還記得我們的約定嗎?”這裡的關鍵在於前面的一系列鋪墊,而不在於最後的懲罰行為。

科學懲罰孩子效果更好:越懲罰越不聽話?多半是用錯了懲罰方式

對於這種誘導方法,心理學家霍夫曼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做過非常細緻的研究,他的出街路,如果我們想要孩子接受我們的規則,通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誘導。

因為我們在誘導孩子和勸說孩子的過程中,極大容易引起兒童的同理心和愧疚感。讓孩子產生內部驅動力!

當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想要消滅孩子的違規行為,可以採取獎勵正確行為、忽略錯誤行為為主的方式,當孩子犯了具有生命危險的錯誤時,應當緊急的採取懲罰措施!以備不時之需。一定要隨機應變,切勿一條道走到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