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上裡古鎮

從雅安出發,一直往北,距雅安城28公里的地方,有個小鎮名為上裡古鎮,是個非常幽靜、清雅的地方,很適合在此發會兒呆。

漫步上裡古鎮

古鎮不大,但依山傍水。清清的河溪環繞在小鎮東、南、西三面,地理位置極佳。古鎮民居保存完好,以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為主,大多為木質結構,屋簷青瓦,錯落有致,地面石板鋪路,很有特色。

漫步上裡古鎮

依山傍水的民居

漫步上裡古鎮

踏在青石板的路面上,漫步在小溪旁,欣賞這迷人的風光,傾聽小鎮悠悠的歷史,不能不說是件賞心悅目的事情。

漫步上裡古鎮

據說,上裡古鎮曾是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後來人口越來越多,經濟也越來越繁榮,漸漸地,聚居的五家大姓,也展現了各自出眾的才華,形成了“五家口”的特色。分別是:韓家銀子、楊家頂子、陳家穀子、張家棍子、許家女子。大意是:韓家因為善經商,積累了不少錢財;楊家善讀詩書,往往能考取功名,成了官宦世家;陳家因為良田豐富,是當地屯糧大戶;張家習武,個個驍勇善戰、武藝高強;而許家女兒因品貌雙全,勤勞善良,是當地爭相聘娶的對象。一個鎮上,五大家族,能形成各自特色,實不多見,最重要的是這五大家族居然涵蓋了小鎮的商場、官場、農場、武場、情場,簡直就是一部小鎮人文歷史的寫照。

漫步上裡古鎮

小鎮上有8座大大小小的古橋,建造歷史悠久、風格各異。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二仙橋”了,二仙橋建造於清乾隆年間,頗具江南水鄉石拱橋的特色,高高、圓圓的橋洞,橋面兩側有石欄,正中雕刻有龍頭、龍尾,橋頭還有一寶塔,塔壁上刻有文字,記載著三次建橋的歷史。民間傳聞石橋前兩次建成後都被洪水沖毀了,第三次建造時,得高人指點,需要在橋身兩側分別刻龍頭、龍尾,橋頭立一寶塔,以示鎮住河裡水龍王肆意氾濫洪水之意。說也奇怪,從此,這橋再無洪水沖毀。

漫步上裡古鎮

二仙橋

漫步上裡古鎮
漫步上裡古鎮
漫步上裡古鎮

到上裡遊玩,不可不去韓家大院,韓家大院建造於道光年間,整個建築由七個四合天井組成,又稱為"七星抱月"。院裡的佈局分明,韓家大院的木窗,雕刻精細,內容豐富,造型多樣,非常氣派,由此可見,韓家銀子多,可真不是蓋的。

漫步上裡古鎮

韓家大院

上裡的另一個看點,就是紅軍長征時留下的石刻標語。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經上裡並駐紮在此長達半年之久,在鎮內留下了數十幅石刻標語,這些標語,語言簡潔明快,內容豐富,成為當時紅軍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一種重要形式,現在都成為了非常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

漫步上裡古鎮

紅軍標語

漫步上裡古鎮

此圖來自網絡

在上裡,你也可以嚐到美味的雅魚,頭尾用來熬湯,湯汁濃厚甘冽;魚肉用於紅燒,肉質細嫩,麻辣鮮香,廚師這把好手,不多說了,趕緊嚐嚐!

漫步上裡古鎮

美味的雅魚湯

漫步上裡古鎮

鮮香的雅魚

這就是美麗的上裡古鎮,一個清幽、寧靜的好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