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從吳文彩的戲劇作品來看,其創作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創作以情歌為主,代表作有《兩貳銀歌》;中期創作歷史歌和勸世歌為主,代表作有《盤古開天地》以及《酒色財氣歌》等;晚年他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侗戲的發展和推廣上。

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從這些作品的內容來看,吳文彩很注意劇本創作的思想性,他的大多作品都是歌頌忠良,鞭撻奸臣;讚頌清廉,反對貪官。其勸世歌主要是勸說人們要為人正直、孝順父母、不貪錢財、不戀女色。寫的情歌也比較文雅,不落俗套。

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梅良玉》這一愛情悲劇,是吳文彩創作的主要劇目之一,是他早期根據漢族的《二度梅》改編而成的。劇中的梅良玉與陳杏元是一對情深意篤的戀人,他們在行歌坐夜中通過對唱,互相傾訴愛慕之情,私訂下終身。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朝廷卻要把美麗善良的陳杏元送給番王為妾。

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臨別,兩人痛不欲生,悽切場面驚天地、泣鬼神。陳杏元決心以死來向昏庸的朝廷表示抗議,也向心愛的人表達她對愛情的忠貞。吳文彩在這個劇中,以侗族化的故事情節,表達了侗族男女青年對自由、美好愛情的嚮往及他們對愛情的堅貞,以及侗族人民不屈不撓的反封建的精神,也強烈鞭撻了封建社會的罪惡行徑。

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此劇自從上演以來,就成為侗戲的保留節目,一百多年來,為侗族人民所喜愛。吳文彩編出侗戲後,許多侗寨都派人到臘侗村找他學戲。據說凡去學戲的人,文彩包吃包住,不收分文。正是他這種以發展民族文化為己任的崇高精神,使得侗戲創造出來後很快就從黎平傳到榕江,從江等侗族地區,興起了一股編演新侗戲的熱潮。

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一百多年來,在侗戲的不斷髮展、豐富的歷程中,人們為紀念侗戲的創始人吳文彩,每每演出前,都要先隆重地祭祀他。祭壇就設在臨時戲臺或正式戲臺的後臺。主祭是戲師。祭品有:一筒米,一柱香,半斤錢紙,一瓶酒,三個酒杯,一隻公雞,一塊豬的刀頭肉,一個雞蛋,一兩二錢(有時用一元二角代替)。

侗戲開山鼻祖吳文彩,給侗族人留下寶貴勁精神財富,深得侗民敬仰

祭詞一般為:“陰師傅、陽師傅、吳文彩師傅,不請不到,有請有到,日請日到,夜請夜到,不請不來,有請有來,師傅到來,馬上開臺。”祭祀完畢,還要把所有戲服和樂器都拿到所燒冥幣上過煙雲。之後鑼鼓喧天,大小鞭炮齊鳴,主持人宣佈演出開始。演出活動結束後,由領班戲師一人將原祭臺用的米和另外買來的一點兒刀頭肉煮熟再祭謝祖師一番。由此可見吳文彩在侗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