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多捏寶寶的鼻樑,寶寶的鼻子就會又高又挺”

“給寶寶綁腿,就能遠離O型腿和X型腿”

“給寶寶剪睫毛,就能讓睫毛長得又長又翹”

……

類似這樣的說法大家是不是經常能從家裡的老人口中聽到,甚至有的已經被實踐到自己家寶寶身上了。

殊不知,老人們有些所謂的“經驗之談”並不可信,甚至會讓你陷入帶娃“誤區”。

奶叔今天就要帶大家辨別“誤區”,走出“誤區”。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都知道新生兒不能被強烈光線照射,因為強烈的光線會傷害新生兒脆弱的小眼睛,但不被強光照射並不等於說不能見光。

還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睡覺時間長,在黑暗的環境中更能提高睡眠質量,故意在白天也拉上窗簾。

但新生兒在“永夜”的環境下待久了,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睡,什麼時候不該睡了,這對其建立晝夜睡眠規律非常不利,也會影響新生兒正常的視力發育。

所以,不能籠統地說新生兒不能見光。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 正確做法:

白天不要掛窗簾,尤其是質地較厚、顏色較深的窗簾。

讓寶寶正確認識這個世界的晝夜之分,形成規律睡眠!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在大家普遍的認知中,枕頭是睡覺的標配,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需要枕頭。而且在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是,新生兒睡質地較硬的枕頭有助於睡出好頭形。

可剛出生的嬰兒是不適合睡枕頭的,並且真正影響孩子頭形的因素是遺傳和睡姿,不關枕頭的事啊!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讓新生兒睡硬枕頭不但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還會對新生兒產生很多不利影響。新生兒顱骨柔軟,容易變形,受到擠壓時會出現骨縫重疊或分離,使頭顱變形。

此外,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是躺著,枕頭會長時間伴隨著新生兒,枕頭過硬會使新生兒頭皮血管受到壓迫,導致頭部血液循環不暢。而且新生兒普遍不會老老實實地躺著,而是喜歡不斷轉動頭部,過硬的枕頭就會像“磨刀石”一樣把寶寶的頭髮蹭掉,使其形成“枕禿”。

  • 正確做法:

3個月以內的寶寶頸部的曲度還沒有形成,不需要枕頭。

寶寶出生3個月後 開始學習抬頭, 脊柱頸段出現向前的生理彎曲,這時可以為寶寶挑選硬度適中的枕頭。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大多數嬰兒出生後4~6周,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看起來很像剛剛萌出的牙齒,有的就像小馬駒口中的小牙齒,所以被稱為“馬牙”,有時也叫“板牙”。

“馬牙”是牙齒生長過程中出現的現象,並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

民間有給新生兒“擦馬牙”的習俗,這是很危險的。

因為新生兒口腔黏膜非常嬌嫩,即使是輕輕摩擦,也會使黏膜受損,引起細菌感染,情況嚴重還會引發新生兒敗血症。

  • 正確做法:

“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不需要任何處理,因為它會隨著寶寶吮乳過程中牙床和乳頭的摩擦逐漸脫落,只要注意保持寶寶的口腔衛生即可。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寶寶睡覺時,家長們總是躡手躡腳,生怕驚擾到寶寶。就算家裡來了客人,也恨不得讓所有人調整為靜音模式。

但寶寶真的這麼“膽小”嗎?

新生兒神經髓鞘還沒有發育完善,對外界的刺激表現為全身性的泛化反應,看起來像被嚇到了,其實“人家”才沒那麼膽小。

所以寶爸寶媽們也不要過於小心翼翼,這樣反倒不利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的進一步完善。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 正確做法:

適量的聲響能夠促進新生兒視覺、聽覺、觸覺的靈敏度,有利於大腦發育和智力開發。

所以正常的生活噪音不需要刻意避免,該說話說話。

作為新手爸媽,對寶寶的狀況不甚瞭解也很正常,只要認真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相信大家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

但要注意區分“育兒知識”的真假,不要被所謂的“經驗”迷惑,甚至危害寶寶的健康。

這些帶娃誤區你中招了嗎?別讓這些做法害了寶寶!

奶粉們,你們還知道哪些“育兒誤區”嗎?

留言告訴奶叔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