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轉運專班的日常:穿防護服10小時

一張桌子,兩把座椅,一堆登記表,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轉運中心中庭,一處標有“番禺區”字樣的牌子,構成了番禺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機場轉運專班組(下簡稱“機場專班組”)的臨時工位。

2月28日,這支由番禺區直屬機關單位幹部和衛健部門人員組成的專班組,開始值守嚴防嚴控番禺入境人員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截至3月30日18時,機場專班組落實入境人員轉運4217人(其中目的地為本市2477人、省外1740人)。

机场转运专班的日常:穿防护服10小时

於文傑擔任過機場專班組車長、駐點工作處指揮、統一行動副總指揮。這位有著17年黨齡、10年從警經歷、境外人員管理服務經驗豐富的黨員幹部,始終充滿鬥志,盡職盡責,不僅確保了入境人員接回工作的及時、高效、有序,更讓“回家”的人感受到來自祖國的關懷與暖意。

机场转运专班的日常:穿防护服10小时

兩次請纓上“前線”

於文傑任職於番禺區委統戰部,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曾兩次請纓到一線防控崗位,但因崗位設置原因未能如願。

机场转运专班的日常:穿防护服10小时

右為於文傑

於文傑“不甘心”,隨之“轉戰”社區,3次報名參加清晨時分的社區防控志願服務崗工作。隨著形勢變化,他又主動請纓開展機場專班工作,向領導提出由他獨自當班上“前線”,讓同辦公室的一名僱員同事留守“後方”。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關鍵時候就要挺在最前頭。”於文傑深知境外輸入性風險持續加大,機場專班組的職責就是要平安、有序、及時地從機場接回入境人士,並將他們帶到指定地點交接給其他專班組進行隔離。由於境外疫情形勢變化快,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防疫機制、政策,以及我國的入境政策不斷變化,機場專班組必須24小時聽候調度,按要求隨時調整操作規範,優化流程。

机场转运专班的日常:穿防护服10小时

穿防護服10小時、不吃不喝

3月29日凌晨不到4時,於文傑便摸黑離家。4時30分,他帶領組員從番禺療養院乘車出發,6時45分進入白雲機場。

當天,番禺一共安排了13輛大巴車,接回來自入境航班的262人。“時間上很難控制,為保安全,每臺車載人一般不超過20人,什麼時候能接到人、工作幾點能結束、何時交班都是個未知數。”於文傑說,到機場後他們進行了“換裝”,除了防護服、防護帽、護目鏡、醫用口罩、手套、腳套,從頭到腳包個嚴嚴實實,還要再帶上測溫槍、流調錶、座位圖、簽收表、二維碼圖樣、寫字板。

當天下午接近5時,行動才成功告一段落,作為行動現場指揮之一,於文傑與現場其他負責同事總是堅持到最後。最長一次超過10個小時沒有吃飯、喝水、上廁所。

机场转运专班的日常:穿防护服10小时

給予更多人道主義關懷

“歡迎回到祖國。”一位美國華僑一邊接過於文傑遞來的醫療級別口罩,一邊聽到他輕聲道出的話語,美國華僑激動地點點頭。這位60多歲的老人多次轉機,一路上沒有進食,經歷了幾十個小時機程和五六個小時通關手續才踏上祖國的土地,早已身心疲憊,勞累飢渴。於文傑一句噓寒問暖,讓他瞬間熱淚盈眶,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一名女留學生因入境填寫資料出錯被分流到“紅標”區,現場止不住哭泣、吵鬧。於文傑見狀迅速進行溝通協調和情緒安撫,同時建議她穿上隔離服,將風險降到最低。經過機場專班組積極反饋,入境管理部門最終撤回了這名學生的“紅標”,她離開時特意向於文傑深深鞠了一躬。

杜絕生硬,杜絕程式化,切中對方需要的情感慰藉進行人道主義關懷,這是於文傑開展入境人員心理干預的“法寶”。除了情緒安撫,機場專班組還要宣傳國家防控疫情政策、處理各類突發情況,很考驗工作人員的應變反應能力和工作技巧。

机场转运专班的日常:穿防护服10小时

“年富力強正當時,我不要躲在後面”

3月中旬,於文傑負責的一名入境人員抵達白雲機場當天的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由機場專班組帶回轉至隔離點,沒想到,兩天後該人員出現症狀,最後為確診患者。

“雖然有一些後怕,但只要做好科學防護,感染的機會是極其微小的。”於文傑笑言自己是大無畏革命樂觀主義心理,但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還是沒有告訴父母和一對子女自己現在的工作,對於妻子,也從來不講具體工作內容。

採訪過程中,於文傑自詡機場專班組的“開荒牛”和“熟手技工”,連續一個月的奮戰給他的鼻子和耳朵留下了磨損的印記,也讓他體驗了一把脫水的滋味。他說,17年前抗擊非典時自己作為畢業班學生被隔離在校園內,17年後的今天,他選擇直面一線,竭盡全力投入戰鬥,誓要為人生留下一段值得銘記的回憶。“年富力強正當時,我不要躲在後面。為國家為民族作貢獻,這就是我的初心。”他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李波、肖桂來 通訊員 樊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