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漁梁哪裡好?


試問漁梁哪裡好?

現如今的黃山市,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叫法和稱呼完全不同,漢時稱新都、晉時稱新安、唐時稱歙州、宋時稱徽州。

現代地理學家多依據地形劃分中國的地理單元,而古人卻喜歡從文化同質性著手,輔以山川形便,構建出許多充滿歷史文化意味的區劃單元。這些區劃單元當中,有些已被歷史遺忘,不為現代人所用;有些因為區劃改革易名換姓地位失重從神壇上跌落,變成普通稱呼。唯有江南在歷經數千年起伏之後,仍然能讓大部分中國人心生好感繼而心嚮往之。那麼,中國人為何如此偏愛江南,甚至延續數千年之久,至今不衰呢。事實上,江南的崛起,源於它最重要的地理特質便是多水,而江南之水又分為四大要素江河湖海。

試問漁梁哪裡好?

新安江是徽州人民的母親河,它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五龍山脈主峰六股尖,從源頭起流經祁門、黟縣、屯溪、歙縣,至浙江千島湖,經淳安、建德、桐廬,流入富春江,後匯入錢塘江。全長359公里,其中流經黃山市內242.3公里,流域面積達11600平方公里。

同飲新安水,共盼遊子歸。

新安在哪裡?午夜夢裡回。

母親河新安江也許很普通,可是它承載著老徽商的離別過往和艱苦奮鬥,流淌著文明和進步,在每個徽州遊子的心裡波瀾壯闊。

試問漁梁哪裡好?

始建於唐代的漁梁壩位於新安江上游黃山市歙縣境內,是我們徽州地區極富盛名的優質攔水壩。因著豐沛的水量和良好的環境風貌,漁梁壩用它那無私的流淌養育著沿岸風光和秀美家鄉。然而,隨著歲月的洗禮和時光的流逝,漁梁壩漸漸地老了模樣,年久失修和天災人禍使得漁梁壩老氣橫秋。傷痛斑駁的漁梁壩終於在明代得以加固重修,並且以它全新的面貌和姿態服務著徽州和水流。

試問漁梁哪裡好?

此時的漁梁壩通身以花崗石豎形打底,堅硬無比,既可以蓄上游之水,也可以緩壩下之急,如同巴蜀的都江堰,它們都是優秀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也許徽州的漁梁壩在水利目錄裡面籍籍無名,但是低調的它在徽州人心目當中力量強大,它是徽州人揚帆起航築夢遠方最開始的地方。它的安然流淌,見證了徽商的輝煌和水運的繁忙。

試問漁梁哪裡好?

現如今的漁梁壩,由旅遊公司開發成水利觀光點,是歙縣徽州古城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於大部分觀光客而言,去徽州看古城是主要意思,漁梁壩作為徽州古城景區的附屬小景點,可看可不看,沒那麼重要,去了也就是看看江水和壩體。

試問漁梁哪裡好?

每當我站在漁梁壩景區售票處右的臨江臺時,總會想起曾與我擦肩而過的遊客給予漁梁壩的評價和建議,這對我來說是個刺激的視聽衝擊。大部分遊客吐槽說:這裡什麼都沒有,就一條街和一條江;或者說這裡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滿眼的深潭與淺灘,著實不漂亮。

我們從不同的文化視角去解讀漁梁壩,其實會收穫很多有關內心覺醒和人性迴歸的樸實感受。比如,讓我們從鄉愁這個想家視角走進漁梁,我們會收穫什麼呢?

大家想一想畫面,江水安然,青山藏秀,繁忙的水運碼頭熙熙攘攘,客貨運輸各忙營收,販夫走卒迎來送往,徽商和遊子在江邊道別家鄉辭別父老。

母親送兒子,臨別之際遞上一把油紙傘。母親遞過來的這把傘意義深遠,希望離家的兒子做人要像這把傘,頂天立地不含糊。

父親送兒子,臨別之際扛來一根扁擔。父親扛過來的這根扁擔意義非凡,希望離家兒子做人如扁擔,堅韌有擔當,不怕壓不怕彎。

商婦送相公,臨別之際遞上一包香棗。商婦遞過來的這包香棗意義明瞭,希望離家相公經商成功,早早回鄉,早日團聚。

試問漁梁哪裡好?

漁梁碼頭不寂寞,夜半燈影照愁容。

愁在哪裡呢?

深潭與淺灘,萬轉出新安。

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

沿江而下的是夢想,也連帶著故鄉。離開故鄉的那刻起,思念的種子便埋在了心底。

漁梁壩在哪頭,故鄉就在哪頭。親人在哪頭,期許和希望就在哪頭。一個小小的漁梁壩,流盡了世間離合悲歡。

這裡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的哀嘆與難過,這裡有「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惆悵與失落,這裡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傷感和無助,這裡是鄉愁的最終歸宿。

天南地北,數不盡的區域和山水被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我們在兜兜轉轉裡與曾經熟悉的時光相會。無論腳步走多遠,在我們的腦海裡,只有故鄉的地理和格局,令人熟悉而又心生敬畏。就像一個座標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生養之地。

網絡文段上說: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一個叫家的地方找不到養家餬口的路,找到養家餬口的地方卻安不了家。從此便有了遠方,有了漂泊和思念,有了鄉愁。

鄉愁深處是徽州,徽州深處是故鄉。望不斷的鄉,流不盡的愁。


漁梁壩,一個凝聚著徽州鄉愁的水埠碼頭。試問漁梁哪裡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試問漁梁哪裡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