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唐山週末,休閒玉田。“玉”成為玉田旅遊文化之魂,這和千年古縣,伯雍故里有聯繫,也與玉田人在大眾休閒時代追求美好的未來相關,吸引許多遊人來玉田沿著幹寶《搜神記》的線索跋山訪玉續寫了輝煌的篇章和生動的情節。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玉”是指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其負載意義的演變、引申跟歷史條件、社會狀況分不開。最美的事物用玉來稱述:玉女、玉衣、玉步、玉指、玉泉、玉田、玉葉、玉容等,這是有歷史淵源的,新石器時代,玉為人們所重視。青銅器時代,石器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被青銅器所取代,但玉器反而受到奴隸主的喜愛,逐漸成為統治者生活中時刻不能離開的東西,即所謂“古之君子必佩玉”,“無故玉不去身”。用所佩玉,標誌身份等級,區分社會階層,甚至吸食玉屑以求長生不老,聯繫社會禮俗及歷史條件認識玉的變化,這是唯物主義的方法,玉田有“玉”嗎?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玉田瑪瑙玉石市場,悄然凸起的獨特文化韻味十足的玉文化微型景觀,展示豐饒的玉文化歷史、沿革和廣闊的前景,成為京東難忘的一景。多寶翡翠樓承載著麻山玉石放射著無限的紅光。無言的玉石靈性的訴說楊伯雍種石得玉的故事和億萬年成長史歷經艱難、曲折地走上今天的平臺,成為玉田地域文化的名片和旅遊紀念品——玉田之“玉”。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玉田產玉,別名燕山紅,因顏色得名,通俗易記,產自深山,歷經滄桑,堅硬是他的性格,蔥綠陪伴,記憶永恆……奇特的氣質,吸引遊人瀟灑走山鄉,探訪玉石移動的路徑,實現休閒之旅,文化之旅,尋寶之旅,收穫結識玉石的審美愉悅和美好過程,滋潤、裝飾平淡的生活。麻山向北,一片濃綠,休閒距離,一路風景,視野開闊,遠山疊翠,瘴氣似雲,迴歸自然,悠然自得,綠色讓人上癮,陡峭的山坡,感受自然和運動的魅力,果蔬飄香,濃稠的負氧離子,清目醒神,猶如清幽致遠的休閒樂土,那是理想美學的實現,山鄉行,遠離都市的寧靜成為美好的日常經驗,獲得心嚮往之美好的東西,那就是玉,心中的玉。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麻山種玉,古典八景之一,玉田的地標,玉的化身。清光緒版《玉田縣誌》記載:麻山上早立有石柱,上面刻有“玉田”二字。麻山種玉處的石碑是傳說與現實交融的具象表達,玉之田的標誌。地理座標:東經117°46.608′北緯39°56.098′山高113米,碑質為石灰岩質,整體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文為楷書“古人種玉處”。碑高206 釐米,寬 80釐米,厚22 釐米,底座為贔屓,明代萬曆廿八年(1600年)知縣徐德昌所立。雍正五年(1727年)原碑毀壞,乾隆三年(1738年)縣令魏德茂續立。正面當中鐫刻“古人種玉處”五個大字。右上方題款刻有:乾隆三年四月立;正定府欒城縣前玉田縣知縣□□學,魏德茂重建,監生張培、貢生阮大本督修;癢生張德培、梁彬謹書。“文革”中石碑被紅衛兵摔成數塊。1989年,文物部門從曲陽聘請名師進行了粘接修補,復原歸位,使古碑重立山巔。2011年晉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年麻山種玉的傳說列入唐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完成麻山整修工程,與復建的麻山寺共同續寫麻峰種玉新篇章。

麻峰種玉的故事起源於《搜神記》楊公伯雍,洛陽人也。本以儈賣為業,性篤孝。父母亡,葬無終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無水。公汲水,做義漿於坂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雲:“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云:“汝後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為狂,因戲雲:“得白璧一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天子聞而異之,拜為大夫。乃於種玉處四角做大石柱,各一丈,當中一頃地名曰“玉田”。

為挖掘玉田根脈文化2014年1月,縣文物部門聘請考古專家對麻山頂部開展了全面的文物調查,發現山頂散落少量的陶器殘片,並採集了較多的陶器文物標本。有細繩紋灰陶、夾砂紅陶、泥質灰陶等。可辨器類包括陶罐、鬲、甕、灰陶罐、盆等。根據陶器殘片器型、陶質等方面分析其年代為春秋、戰國至漢代。從現存明代萬曆四十六年(1718年)麻山寺碑記記載中:“野史有°載自魏晉、梁至元麻山寺金碧輝煌……,”以及現存清乾隆三年麻山寺碑記可知,玉田麻山寺建寺時代較為久遠雖準確時代無考,但與古遺址時代沿革有關,文化內涵密切。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麻山頂峰東側是一處面積約250平米的平整臺地,山體由褐、白兩色相間的片岩隆起層而形成,因常年風化,白色岩層形成粉末覆蓋局部山體,有少量陶器殘片,未見古人生存居住遺留的夯土、房基、建築構件等遺物。推斷麻山頂部遺址,經過自然與人為破壞,使得山頂遺址無存。

為理清“種玉”由來的脈絡,我曾陪同考古專家走訪當地村民。瞭解到在麻山周邊的山地裡經常挖掘到表面粗糙而內部瑩潤的小型石塊,一般直徑為5—15釐米不等。所採集石塊多呈橘黃色,外部石皮粗糙,而拋開內部結構細密成半透明且硬度很高,初步鑑定應屬隱晶類瑪瑙石。多散落於農田之中,故古人以傳說形式形象的比喻為種植而生的玉石。該玉石雖品質不夠極品,仍吸引玩石商家來此地收購併加工經營此石。“玉田”之名,“種玉”之說可能與此有一定的聯繫。

調查麻山寺遺址時又有新的發現。麻山寺遺址東臨水泉(現已乾枯),北鄰國防道,麻鋼廠,西、南鄰開闊農田,整體範圍位於麻山南麓西南側坡地之上,整體面積5415平方米,遺址主要區域現已被果樹林覆蓋,地表散落有較多的陶器殘片,有加蚌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等。器型類別,包括陶釜、陶罐、陶鼎、陶甕、陶盆以及石斧等。陶片紋飾有細繩紋、粗繩紋、弦紋及素面等。從採集的標本看,該遺址時代為春秋戰國至漢代,與麻山頂所採集的文物標本時代及文化性質相同。在東北角殘留的原始地貌處經文物勘探獲知,其文化層距耕土層約30釐米,文化層厚為40釐米,其餘文化層已基本無存。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文物標本圖

“玉”浸染文化,陪伴休閒。清代文人墨客曾經歌詠過麻山玉。清代詩人王時泰的《麻峰種玉》“白璧雙雙產岫巒,靈根瑞氣尚團團。深山深處應含璞,吩咐工人仔細看。”還有一首記述觀光尋寶的詩是清代詩人王慶元《登獨樂崖》“暮宿麻山寺,晨登獨樂崖,幽燕入眼底,山翠豁人懷。”幽遠的山川盡收眼中,翠山令人心曠神怡。實際上有尋玉的元素,這也是玉田乃至唐山最早的有文字記載休閒兩日遊。在《唐山市旅遊總規》論證會上,我提出玉田兩日遊是唐山之最。這是尋玉休閒之旅,得到旅遊專家的認同。在細雨濛濛呢的日子,我瀟灑走麻山,有感而發得詩一束——《美麗的麻山》陽春四月,雨水將莽莽大地,譯成青色的語言,北方的新綠剛剛恢復知覺,我陪同著名文化創意產業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導師謝倫燦教授考察麻山“古人種玉處”,探討無終地域文化對玉田旅遊開發的獨特意義。綠染麻山,青翠欲滴。麻山是多彩的,朦朧的,不同的經歷,異樣的理解。在陽伯雍故里,走進麻山,看麻山,品麻山,感受“聖山”。麻山是首歌,是詩,是記憶……麻山交融古典與現代,城市與鄉村;生態與休閒;感悟麻山,創作組詩《美麗的麻山三首》,展示根脈文化,美麗的玉田,中等城市。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多意麻山

麻山,厚重的石板/站成獨特的風景/在無終人心中/發育、成熟、放歌/巍峨、挺拔、悠遠、浩蕩/陽伯雍種石得玉/世代相傳演繹為/無終傳奇/在日子中走動/散落在山地、鄉村、晨光裡/微風細雨中點染詩意/復建的麻山寺/鑲嵌在山腰的農家樂/墜果的桃林/一樹櫻桃帶雨紅/古典、現代、生態、悠閒/自由排列組合/麻山休閒的場景/麻山是首歌/無終人/從古唱到今/歌聲悠揚/發自內心/井然有序/但無主題/歌聲儲存情感/眼睛儲存風景/腳步儲存記憶/胸膛儲存天空/天高地遠玉田人/麻山,你的名字/叫景區/計算機的鼠標/動畫成菊花叢中/漫遊的蜜蜂/點擊構思意象的蜂巢/創意南山田園佳境/擁擠/奔騰的綠意/澎湃的思緒/延展的視線/畸形怪狀的笑臉/麻峰鐘鼓,遠古歌謠/流傳千年,常久不衰/遠古有多古/永遠鮮活,在無終人的心中/傳承、複製、添加、創新/印製成無終靚麗的名片/握手間傳遞到海角天涯/世界知道:玉田陽伯雍/“古人種玉處”一統石碑/難以負載多版本故事的沉重/麻峰種玉給力/陽伯雍為文化符號/滲入無終人生活的細節/分散到公園、小學、酒店、街道……/前邊的定語格式化為/陽伯雍/瀰漫在/玉田大街小巷/彰顯厚重、凝練的底蘊/麻峰松林訴說/父母在不遠游的孝道/口頭文學趿拉著拖鞋/經幹寶《搜神記》的文字/撫摸、具象為陽伯雍/雕塑成近遊思想/閃亮登場/像小溪/源遠流長/匯入中國旅遊文化 /麻山,無終記憶/從黎明到黃昏/從春天到秋天/讓希望永遠保持在/樹梢支起的陽光之上/樹葉述說青翠的故事/石頭從一個側面/敘述種石得玉的細節/那一年玉米沒有懷孕/龜殼狀的土地石子結出白玉/陽伯雍的故里/種石得玉之田/生機盎然,碧波盪漾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相約登麻山

桃花盛開的時候/相約登麻山/結伴而行/踏著山鄉盪漾的碧波/體驗休閒遊/收穫麻山美景/雲中神,霧中仙/神姿仙態玉麻山/麻山燦爛,樹海茫茫/花如雨下,紛紛揚揚/登麻山,品桃花/桃花迷人/麻山悠深/在“古人種玉處”/尋找陽伯雍的氣息/千眼蒼茫/情節曲折/孝道永恆/累了躺在山坡,仰望藍天/遼遠、深邃、浩瀚/渴了捧一把山泉水/滋潤喉嚨,放歌麻山/桃花盛開的時候/相約登麻山/在麻山捕捉畫意詩情/麻山泉水不含愁/麻山桃樹不長愁/麻山小鳥鳴啾啾/向松林中探望/人與自然和諧交往/種玉碑鏈接/現在、歷史、自然、人文/清朝玉田詩人王慶元/“暮宿麻山寺/晨登獨樂崖/幽燕入眼底/山翠豁人懷”/從此宣告/玉田休閒兩日遊/起源清末麻山/麻山生長旅遊文化之根/根鬚潛入到北部山鄉/生長出燕山旅遊帶/農家樂、鄉村酒店、度假山莊/這些休閒之樹/撐出山鄉一片綠蔭/呼喚遠方遊人/閒來指點麻峰處/遊說依稀種玉田

走進麻山

走進麻山/才知道環京津休閒產業帶/地廣無邊/攜手後奧運,相約新唐山/休閒體驗玉之田/走進麻山/才知道陽伯雍故事的細節/麻山玉的硬度/支撐遊人的想象/行走在千年無終古國/走進麻山/才知道鄉村風光的美妙/進入農舍/親近炊煙/熟悉農家小日子/走進麻山/才知道日子竟如此悠閒/逍遙的雲穿著拖鞋/在似真似幻的山巔上/閒庭散步/走進麻山/知道歲月的皺紋/鏤刻在風化的石碑上/林海中/復建的麻山寺獨成風景/走進麻山/才知道晨鐘暮鼓厚重如牆/一切都神秘起來/傳說因時光的封閉/美麗無比/走進麻山/才知道休閒的快樂/夜幕悄然降臨之後/松濤粗獷雄渾的旋律/無法使遊人興奮的情懷寂寞

詩意玉田,貫穿古今,使這片神奇的土地詩意盎然!

“閒來指點麻峰處,猶說依稀種玉田”吳泰同《遊麻山》中指述勾紅白玉田,麻山玉分紅和白兩種顏色。現在玉田活躍一批“玉石”愛好者,致力於玉石文化的傳播,他們手中漂亮的紅玉和白玉,精雕細琢後,做成擺件,成為玉田獨特的旅遊紀念品和奇特的景觀,崛起於環京津旅遊休閒產業帶上,吸引國內外遊人,未來的“玉石旅遊文化節”將成為時尚的節日、沉思的節日、詩意的節日、休閒的節日!

玉田你究竟瞭解多少?千年古縣,伯雍故里還有什麼?

王東宇,河北玉田縣人。先後在《唐山文學》《唐山勞動日報》《中國旅遊報》《中國文化報》》《詩刊》《當代人》《北方作家》《河北日報》等多家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散文、小說七百多篇(首)並多次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