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由於海外節假日的原因,今天美股、國際商品期貨等都處於休市狀態。難得一次沒有參考系的A股,也是觀察內資機構思路的機會。

一季報“安全島”浮現

從2月25日開始到4月10日收盤,兩市一共發佈了1024份一季度預報。在今年全球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市場對一季報的關注程度,遠遠超過了年報(高送轉)。因為上千家上市公司的一季報圖譜,可以側面反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

局長作了一個統計圖,統計了上市公司的一季報盈利率和盈利程度。目前一季報發佈數超過10家的行業,有19個,發佈總數佔所有上市公司數的87.01%。

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然後我們再統計公告數超30家的行業內公司,一季報的盈利家數佔比:

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哪些行業還能保持一個較高的盈利局面,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價值投資也好,趨勢投機也罷,都需要一個好故事,一個能讓大家都覺得安穩的“劇本”。顯然,一季報業績預告,就把這些有安全感邏輯的行業呈現在大家面前。

CPI進入下行通道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3月份,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3%。

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3月份,CPI成分裡面的大部分類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環比下降,其中食品菸酒類、交通和通信下降幅度比較大,分別環比下降2.7%和2.5%。

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CPI下降,可能會推遲近期刺激的預期。

比如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當今首要的任務,就是各國聯手防控疫情,這比經濟政策極度寬鬆要更有針對性和效率,且投入成本不高,副作用小得多。其次,各國的經濟改革再不能拖下去了。事實證明,歷次危機之後的大放水,都讓富人財富大增長,貧富差距則繼續擴大,經濟結構問題更加突出,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

內資機構的思路

一年裡,A股很少有像今天這種沒有北向資金的“干擾”、沒有海外市場作為參考的交易日。這種交易日最適合觀察內資機構的態度,我們來看看今天行業的漲跌幅:

1、RCS概念出現分化

RCS感覺上是一個新技術新概念,但是就像昨晚局長在公眾號“道達號”的財富贏家學院裡說的那樣,它不過是一個4G的技術應用,放到了5G層面,換湯不換藥而已。

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純粹的投機行為,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改變當前的趨勢。昨天,RCS題材的23只漲停個股,目前只剩4只個股漲停。

回想起昨天還有朋友留言說,打板更容易賺錢,價值投資太慢了,這個確實不假,但是打板的盈利爆發力是建立在爆發式虧損的風險之上的。所謂盈虧同源,無外乎駕馭自己的非理性想法。

內資機構思路曝光——神棍局量化透市


所以,無盈利前景的板塊,也就可能是遊資的舞臺,普通投資者慎重。同樣的預期顧慮,也出現在消費電子、手機、汽車行業上,今年行業景氣度是好是壞,大家心照不宣吧。

2、醫療板塊的硬核邏輯

醫療板塊分兩個方向來說,一個是原料藥的本土化、中藥的出口化。中藥的國際化不用說了,連花清瘟膠囊在意大利的受歡迎程度,有利於中藥趁這輪疫情,打出國際口碑。原料藥主要是全球產業鏈的分化,被疫情所打斷,各國都有需要把產業鏈遷回本國的衝動。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醫療設備的防疫剛需,和後面醫療系統的整體升級預期,這種預期已不再只是劇本,而是有業績支撐的事實。

醫療板塊很有可能是全年都保持盈利的行業,之前連“廚房剛需”都被機構抱團搶籌,那麼醫療這種有盈利確定性的行業,應該不會被機構忽視。而且很多醫藥股已經處於調整後的新主升浪初期,大家好好把握吧。

今天就到這兒吧,各位週末愉快。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